白背叶 中药白背叶为植物白背叶的叶

白背叶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治蜂窝组织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
 

白背叶

拼音名:Bai Bei Ye

英文名:Leaf of Whitebackleaf Mallotus

别名: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

中药白背叶为大戟科植物白背叶。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背叶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厘米,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厘米,宽3.5~1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厘米,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厘米,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毫米,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圆柱形,长2.5~15厘米以上,直径2~3厘米;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毫米,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药材性状

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圆卵形,长7~12厘米,宽5~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全缘或不规则3浅裂,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毛,有细密棕色腺点。气微,味苦,涩。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平;归肝;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治蜂窝组织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9克。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 ;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 《贵州药植目录》:顺气宽中,消食止痛。
  • 《贵州草药》:止血,生肌,排石。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白背叶
分类:叶类
别名:白鹤叶白面风白面戟白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