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 中药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的根状茎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主治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

拼音名:Bai Jiang Cao

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

中药败酱草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白花败酱(苦斋)的根状茎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原形态

黄花龙芽,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茎枝被脱落性白粗毛,地下茎细长,横生,有特殊臭气。基生叶成丛,有长柄;茎生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窄卵形,羽状全裂或深裂,顶端裂片较大。聚伞圆锥花序伞房状;总花梗方形,两侧2棱被白毛;苞片小;花较小,黄色;花冠上端5裂;雄蕊4。瘦果椭圆形,有3棱,无膜质增大苞片。花期7~9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凉。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主治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使用方法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败酱草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败酱草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于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信息

名称:败酱草
分类:根茎类
别名:龙芽败酱黄花龙牙黄花败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