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花 中药芭蕉花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

芭蕉花的功效与作用: 化痰消痞;散瘀;止痛。主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风湿疼痛。
 

芭蕉花

拼音名:Ba Jiao Hua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Banana

中药芭蕉花为芭蕉科植物芭蕉。花开时采收,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

芭蕉,多年生丛生草本,高2.5~4米。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叶片长圆形,长2~3米,宽25~3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花序顶和,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先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黟 以,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花期8~9月。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辛;性凉;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化痰消痞;散瘀;止痛。主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风湿疼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5~10克;或烧存性研末,每次6克。

 

各家论述

  • 《日华子本草》:治心痹痛。
  • 《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
  • 《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
  • 《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能通经。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芭蕉花
分类: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