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桂 中药柴桂为植物柴桂的树皮或叶

柴桂的功效与作用: 温通经脉;行气止痛。主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柴桂

拼音名:Chai Gui

别名:三条筋,肉桂,桂皮。

中药柴桂为樟科植物柴桂树皮。全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

柴桂,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有芳香气。枝条茶褐色,无毛,幼时略被微柔毛,后渐脱落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5~13毫米,无毛;叶片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7.5~15厘米,宽3~5.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绿白色,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和侧脉在叶上面稍凸起,下面显着凸起,网脉两面略明显,薄革质。圆锥花序腋生和顶生,长5~10厘米,疏被灰白色微柔毛,分枝末端具3~5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约6毫米,白绿色,花梗长4~6毫米,被灰白色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毫米,花被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能育雄蕊9,花丝被灰白色柔毛,第1~2轮雄蕊长约3.8毫米,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3毫米,4室,内向瓣裂,花丝长约2.5毫米,无腺体,第3轮雄蕊长约4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5毫米,4室,外向瓣裂,花丝长约2.5毫米,近下部有1对卵状心形腺体;退化雄蕊3,长1.7毫米,被柔毛,箭头形,具柄;子房卵球形,长约1.2毫米,被柔毛,花柱长3.6毫米,柱头不明显。花期4~5月。

 

药材性状

树皮略呈筒状,半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长短厚薄不等。外皮灰褐色,有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显的皮孔;内表面红棕色,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质硬而脆,折断面整齐。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辣。以皮薄,油润,香气浓,味甜而辣,嚼之渣少者为佳。

 

鉴别方法

树皮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壁厚,木化。皮层有较多厚壁细胞,类方形,直径32~40um,壁均匀增厚或内壁厚。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石细胞大,多数长圆形,长径72~180~240μm,短径32~80μm,壁厚20~28μm,也有短椭圆形或圆形的,直径60~70um。韧皮束外端有较大的石细胞群及少量厚壁细胞群散在。射线细胞中有草酸钙小方晶。

 

药理作用

挥发油对胃有局部刺激作用,能解除或减轻恶心和胃肠胀气。

 

性味与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与作用

温通经脉;行气止痛。主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6克;研末,0.3~0.5克。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用药宜忌

阴虚者禁服。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柴桂
分类:皮类
别名:肉桂桂皮三条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