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瓣延胡索 中药齿瓣延胡索为植物齿瓣延胡索的块茎

齿瓣延胡索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主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
 

齿瓣延胡索

拼音名:Chi Ban Yan Hu Suo

别名:蓝雀花,蓝花菜。

中药齿瓣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齿瓣延胡索及其各变型的块茎。5月上旬茎叶枯萎时采挖,搓去浮皮,洗净,按大,中,小分成三档,分别放入80~90℃的水中煮3~4分钟,小块茎2分钟,随时翻动,至内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

 

原形态

齿瓣延胡索,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0~30厘米。块茎球形,外被多层浅棕色栓皮,直径15~20毫米,有时瓣裂。茎直立或倾斜,茎基部有鳞片1枚,节部有时膨大成小块茎。叶2~3枚,具长柄;叶片第一回5出羽状,第二回3出全裂,未回裂片披针形,窄卵形或窄倒卵形,长1~5厘米,全缘,先端具3粗齿。总状花序顶生,密集花20~30朵;苞片椭圆形,先端深裂,裂片细而长尖;花蓝紫色,长15~25毫米,4瓣,2轮,外轮上瓣最大,瓣片先端二浅裂,具明显短尖,边缘具波状小圆齿,下部延伸成圆筒状距,长约8~12毫米;雄蕊6,花丝每3枚成束;雌蕊长5~8毫米,子房扁圆柱形,花柱细长。蒴果条形,长10~25毫米,长于花梗,种子细小,黑色,扁肾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种有变型多个,分布,生境,用途同原种,其中以线裂和栉裂两者分布广,产量大。线裂齿瓣延胡索株较粗壮,叶未回裂片长圆状线形或线形,多少渐尖,先端全缘,2裂或具缺刻。栉裂齿瓣延胡索,叶末回裂片较宽,先端栉齿状分裂。

 

药材性状

块茎扁球形,宽锥形或细锥形,单一或少数成"分瓣"状,直径0.5~2.5厘米。表面鲜黄色或黄色,外皮全脱落;底部有不定根痕,上部有少数疙瘩状侧块茎,主,侧块茎上部凹陷处有茎痕及芽。质坚硬,断面鲜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

镇痛作用 齿瓣延胡索粗提取物9克/千克灌胃对小鼠甩尾法,热板法均有镇痛作用P<0.001,痛阈提高率为66.5%,41%。

镇静作用 粗提取物9克/千克灌胃,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3.抗惊作用 粗提取物9克/千克灌胃,对小鼠电刺激惊厥无明显抗惊作用(P>0.05)。

 

药材毒性

齿瓣延胡索有一定毒性,小鼠灌服粗提物的LD50为27.1克/千克。

 

药材鉴别

薄层色谱:取齿瓣延胡索约1.0克,甲醇回流提取2小时,回收甲醇,用甲醇定容成1毫升,用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延胡索乙素加甲醇制成1毫克/1毫升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二溶液各3μl,点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5:3:0.5:1)为展开剂,展开15厘米,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应显相同橘红色斑点。另取一硅胶G-CMC薄层板,点样品液3μl,及去氢紫堇碱甲醇溶液(1毫克/毫升)3μl对照,以氯仿-甲醇(5:1)(氨饱和下)展距10厘米,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应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粉末特征:黄色。 淀粉粒单粒圆形,直径3~20微米,脐点隐约可见,点状,短缝状,星状或人字形,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5(-6)分粒组成,以2分粒为多见,有的复粒的一分粒较大或较小,3分粒者有的并列,大分粒层纹可见。下皮厚壁细胞黄绿色,长条形,一端稍弯曲,直径45~74微米,长约至213微米,壁厚3~5微米,木化,呈连珠状,纹孔横裂缝状,较稀疏。石细胞(块茎凹陷部位)大多单个散在,少数成群,黄绿色,类方形,类多角形或纺锤形,有的一端平截或有突起,直径32~54微米,长45~119微米,壁厚8~12微米,有的一边较薄,木化,纹孔点状或小椭圆形,较密,沟孔较长而密。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肝;胃经。

 

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主治心腹腰膝诸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0克;研末,1.5~3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经水先期慎用,体虚崩漏,产后血亏及孕妇忌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齿瓣延胡索
分类:根茎类
别名:蓝雀花蓝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