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木香 中药川木香为川木香及灰毛川木香的根

川木香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主治脘腹胀痛;呕吐;肝胆疼痛;肠鸣泄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
 

川木香

拼音名:Chuan Mu Xiang

英文名:Common vladimiria root

别名:木香

中药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灰毛川木香。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及根头上的胶状物,切段,晒干。

 

原形态

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直径1~2厘米,外皮褐色,少有分枝。几无茎。叶基生,叶莲座状平铺地面;叶柄长8~20厘米,被白色茸毛;叶片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30厘米,宽8~20厘米,羽状中裂或浅裂,少有不分裂,裂片5~7对,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基部有小裂片,两面被糙估毛,下面疏生蛛丝毛和遥点。头状花序6~8密集;总苞宽钟形,直径6厘米,总苞片6层,全部苞片质地坚硬,先端尾状渐尖成针刺状,边缘有稀疏的缘毛;花筒状,花冠紫色,长35~40毫米,檐部长1厘米,5裂,花冠裂片长6毫米,细管部长3厘米;雄蕊5,花药箭形,先端有长尾,子房下位。瘦果圆柱形,有宿厚冠毛;冠毛刚毛状,向上渐细,淡棕黄色,外层向下皱曲反折包围并紧贴瘦果,内层直立。花果期7~10月。

灰毛川木香 本种与正种主要区别是:叶下面灰白色,被薄蛛丝状毛或绵毛。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习称“铁杆木香”,或成纵槽状半圆柱形,习称“槽子木香”,稍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较细的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脉纹,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特,习称“油头”或“糊头”。体较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有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榈较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腐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药材鉴别

取川木香挥发油加异羟肟酸铁试剂2~3滴,呈橙红色反应(内酯反应)。

 

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残存。韧皮部有黄色木化的纤维束,与筛管相间排列,纤维束旁有石细胞,略呈成数环层状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纤维束与导管群交互排列,灶伴有石细胞导管成束,呈多分歧状。韧皮射线,木射线及髓部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油室。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粉末特征:川木香粉末黄色或黄棕色。菊糖多见。纤维黄色或近无色,长梭形或长条形,末端斜尖,平截或长尖,直径14~37μm,壁厚5~17μm,木化,孔沟明显,纹孔裂缝状或人字形,十字形。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3~142μm,有的导管分子较短,长仅36μm。石细胞少数,长方形,长47~127μm,直径25~40μ,壁厚5~9μm,纹孔及孔沟明显。此外,可见木栓细胞,油室碎片等。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肝;胃;磊肠经。

 

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主治脘腹胀痛;呕吐;肝胆疼痛;肠鸣泄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9克,宜后下;研末,0.5~0.9。

 

药材处方

  • 方一:六味木香散:川木香8克,余甘子5克,石榴子,西伯利亚紫堇各3克,小豆蔻,荜茇各2克,另加白糖适量。共研细粉。主治培根木布症,急腹症,胃脘刺痛及呕吐嗳气等。
  • 方二:十三味狮鬣散:川木香8克,余甘子,石榴子,五脉绿绒蒿,矮紫堇,西伯利亚紫堇,胡兀鹫粪,信筒子,唐古特青兰各3克,荜茇,干姜,芫荽子,小豆蔻各2克。共研细粉。主治培根木保症,血病,胆病,胃病,食积等。
  • 方三:黑草乌,诃子各37.5克,川木香10克,水菖蒲6克,麝香3克。共研细粉。主治虫病,疠病刺痛,白喉,炭疽,黄水病及麻风病。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川木香
分类:根茎类
别名: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