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 中药慈姑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

慈姑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主治产后血闷;胎衣不下;带下;崩漏;衄血;呕血;咳嗽痰血;淋浊;疮肿;目赤肿痛;角膜白斑;瘰疬;睾丸炎;骨膜炎;毒蛇蛟伤。
 

慈姑

拼音名:Ci Gu

英文名:Rhizome of Oldworld Arrowhead

别名:藉姑,槎牙,茨菰,白地栗。

中药慈姑为泽泻科植物慈姑球茎。秋季初霜后,茎叶黄枯,球茎充分成熟,自此至翌春发芽前,可随时采收。采收后,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

慈姑,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有纤匐枝,枝端膨大成球茎。叶具长柄,长20~40厘米;叶形变化极大,通常为戟形,宽大,连基部裂片长5~40厘米,宽0.4~13厘米,先端圆钝,基部裂片短,与叶片等长或较长,多少向两侧开展。花葶同圆锥花序长20~60厘米;花3~5朵为1轮,单性,下部3~4轮为雌花,具短梗,上部多轮为雄花,具细长花梗;苞片披针形;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卵形,先端钝;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白色,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数,密集成球形。瘦果斜倒卵形,直径4~5毫米,背腹两面有翅;种子褐色,具小凸起。花期8~10月。

野慈姑,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茎横生,末端膨大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为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厘米。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厘米,分枝1~2枚,具花多轮,每轮2~3花,苞片3枚;花单性;花被片反折,外轮花被片椭圆形或广卵形,内轮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雌花1~3轮,心皮多数,两侧压扁;雄花多轮,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通常外轮短,向里渐长。瘦果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齐。种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药材性状

鲜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2~4.5厘米,直径1.8~3.2厘米。表面黄白或黄棕色,有的微呈青紫色,具纵皱纹和横环状节,节上残留红棕色的鳞叶,鳞叶脱落后,显淡绿黄色。顶端肯芽,长5~7厘米,或芽脱落的圆形痕;基部钝圆或平截,切断面类白色,水分较多,富含淀粉。干品多纵切或横切成块状,切面灰白色。粉性强。气微,味微苦甜。

 

药理作用

对多种蛋白酶的影响 从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剂Ⅰ,Ⅱ对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舒缓激肽释放酶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中Ⅰ能等当量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对激肽释放酶的抑制作用较弱。Ⅱ能等当量抑制2摩尔/L的胰蛋白酶,对激肽释入酶的抑制活力高于Ⅰ,但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于Ⅰ。

对精子体外受精的影响 体外实验证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在剂量330μg/ml以上时,能抑制精子顶部顶体蛋白酶的活性,使顶体蛋白酶丧失水解卵细胞透明带的能力,从而使精子不能穿过透明带与卵细胞结合,影响精子的受精。实验还时一步证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兔,大鼠,仓鼠及小鼠精子顶体蛋白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抑制效应增强。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苦;微辛;性微寒;归肝;肺;脾;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

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主治产后血闷;胎衣不下;带下;崩漏;衄血;呕血;咳嗽痰血;淋浊;疮肿;目赤肿痛;角膜白斑;瘰疬;睾丸炎;骨膜炎;毒蛇蛟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沉淀后点眼。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药材处方

  • 《福建民间草药》治淋浊: 慈姑根块六两。加水适量煎服。
  • 《滇南本草》治肺虚咳血: 生慈姑数枚。去皮捣烂,蜂蜜米泔同拌匀,饭上蒸熟,热服效。
 

各家论述

  • 《千金方》:下石淋。
  • 《唐本草》: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
  • 《滇南本草》:厚肠胃,止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
  • 《岭南采药录》:以盐渍之,治癫犬咬伤,并治中程蹇(即石硬)。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慈姑
分类:根茎类
别名:藉姑茨菰白地栗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