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药根 中药大茶药根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的根

大茶药根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消肿;止痛;接骨。主治疔疮肿毒;流注;跌打损伤;骨折。
 

大茶药根

拼音名:Da Cha Yao Gen

别名:胡满蔃,猪人参,大茶根,断肠草根。

中药大茶药根为马钱科植物胡蔓藤。全年均可采,除去茎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胡蔓藤,常绿藤本,长约12米。枝光滑,幼枝具细纵棱。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聚伞花序多顶生,三叉分枝,苞片2,短三角形;萼片5,分离,长约3毫米;花小,黄色,花冠漏斗形,先端5裂,内有淡红色斑点,裂片卵形,先端尖,较花筒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丝状,柱头4裂。蒴果卵状椭圆形,长10~14毫米,直径6~8毫米,下垂,基部有宿萼,果皮薄革质。种子长圆形,多数,具刺状突起,边缘有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2月。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6厘米。表面灰黄色或带浅棕色,具细纵纹及点状须根痕,常于弯曲处皮部呈半环状断裂。质硬脆,断面不整齐,皮部外侧类白色或淡黄色,近木部红棕色;木部黄色。鲜时将根反扭后木部呈片状分离。横切面可见放射状纹理及众多细孔。鲜时气香,味苦。

 

鉴别方法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10余层细胞组成。皮层内侧及韧皮部薄壁组织中有单个或2~3个纤维成束散在,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胞腔窄,细胞壁层纹明显,强木化。韧皮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较宽广,导管多数散在,木射线宽1~6列细胞,壁孔明显,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大茶药根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 取根的纵切或横切片置载玻片上,放于硝酸蒸气中约12h。镜检,于皮层及射线薄壁细胞中析出细针状生物碱硝酸盐结晶。
  • 取根的粉末乙醇浸出液1滴,加15%氢氧化钾液1滴混匀,放置约12小时。镜检,可见集成星簇状的针晶析出。
 

药理作用

镇痛 钩吻碱腹腔注射,对小鼠热板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ED50为0.28毫克/千克;对小鼠醋酸扭体法也表明有镇痛作用,腹腔注射的ED50为0.28毫克/千克,灌胃的ED50为0.39毫克/千克;对大鼠光辐射甩尾法也表明有镇痛作用,腹腔注射的ED50为0.5毫克/千克。

协同戊巴比妥钠作用 钩吻碱0.5,0.7,1.0毫克/千克皮下注射,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明显增加入睡鼠数。

抗炎 钩吻总碱1毫克/千克皮下注射,对角叉菜胶或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水肿有抑制作用;0.5毫克/千克皮下注射连续7日,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1毫克/千克皮下注射可降低大鼠叉菜胶性足肿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PGE)含量。

 

药材毒性

毒性:钩吻碱静脉注射对小鼠(雌雄各半)的LD50为1.56毫克/千克,腹腔注射对雌性小鼠的LD50为1.5毫克/千克,腹腔注射对雄性大鼠的LD50为1.2毫克/千克。

 

性味与归经

味苦;辛;性温;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与作用

解毒消肿;止痛;接骨。主治疔疮肿毒;流注;跌打损伤;骨折。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浸酒擦;或煎汤熏洗;或捣敷。

 

用药宜忌

忌内服。

 

各家论述

  • 《福建民间草药》:治手生蛇头疔,足生天蛇毒,痔疮,气性坏疽,煎水熏洗。
  • 《广西中药志》:浸酒外擦,治风湿,跌打,消肿止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大茶药根
分类:根茎类
别名:胡满蔃猪人参断肠草根大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