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 中药大青为植物大青的茎叶

大青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
 

大青

拼音名:Da Qing

别名:大青叶,臭大青。

中药大青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茎叶。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大青,灌木或小乔木,高1~10米。幼枝黄褐色,被短柔毛,髓坚实,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1.5~8厘米;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侧脉6~10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6厘米,宽20~25厘米,具线形苞片,长3~7毫米;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粉红色,外面被黄褐色短绒毛和不明显的腺点;花冠白色,花冠管细长,长约1厘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5毫米;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10毫米,绿色,成熟时蓝紫色,宿萼红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药材性状

叶微皱折,有的将叶及幼枝切成小段。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长5~20厘米,宽3~9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上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面色较浅;叶柄长1.5~8厘米;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以叶大,无柄者为佳。

 

药理作用

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青甙是大青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利尿和抗炎作用,大鼠灌胃给药400毫克/千克后3小时内排尿量为4.3±0.4毫升/100克体重;此剂量灌胃对大鼠鸡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关节炎"均能减小肿胀程度,作用与对照组保泰松相当。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叶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试验还表明,不论对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碱敏感或耐药之痢疾杆菌,对大青叶均很敏感。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灭作用。对钧端螺旋体波蒙那群,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六日热型也有杀灭作用。 大青叶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但实验室内的抗病毒试验至今未见报告。

 

药材毒性

大青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克/千克;腹腔注射5克/千克。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心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加倍。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 《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
  • 《医略六书·药性总义》:无实热者忌。
  • 《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药材处方

大青叶片较大,《纲目》云:“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大青,诸“青”之名义同此。又因其植株有异臭味,故以诸“屎”或“臭”名之。

 

各家论述

论大青性寒,善解心胃热毒。

  • 《纲目》 李时珍:大青气寒,味微苦咸,能解心胃热毒,不特治伤寒也。朱肱《活人书》治伤寒发赤斑烦痛,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故李象先《指掌赋》云:阳毒则狂斑烦乱,以大青,升麻可回困笃。
  • 《本草经疏》 缪希雍:大青禀至阴之气,故味苦,气大寒,无毒。甄权云:大青,臣,味甘,能去大热,治温疫寒热。盖大寒兼苦,其能解散邪热明矣。经曰:大热之气,寒以取之。此之谓也。时行热毒,头痛,大热,口疮,为胃家实热之证,此药乃对病之良药也。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大青
分类:叶类
别名:臭大青大青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