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 中药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花

杜鹃花的功效与作用: 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杜鹃花

拼音名:Du Juan Hua

别名:红踯躅,山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艳山红,山归来,红花杜鹃,春明花,长春花,应春花,艳山花,满山红,清明花,红柴丬花,灯盏红花,山茶花,虫鸟花,报春花,迎山红。

中药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4~5月花盛开时采收,烘干。

 

原形态

杜鹃花,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米。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夏叶革质,较长,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脉上更多。花2~6朵,成伞形花序,簇生枝端;花梗长约5~8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长3~7毫米,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花冠宽漏斗状,玫瑰色至淡红色,紫色,长3~5厘米,5裂,裂片近倒卵形,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雄蕊10,稀7~9,花丝中下部有微毛,花药紫色;子房卵圆形,5室,长5~8毫米,密被扁平长糙毛,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长1~1.2厘米,密被棕色糙毛,花萼宿存。花期4~6月,果期7~9月。

 

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映山红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其醋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及其母液,分离出的结晶甲和结晶乙(黄酮化合物)也有镇咳作用。小鼠灌服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煎剂无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

 

性味与归经

味甘;酸;性平;归肝;脾;肾经。

 

功效与作用

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捣敷。

 

药材处方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白带方:杜鹃花,猪脚爪,同煮。
  • 《贵州草药》治鼻衄方:映山红花,当归,水煎服。
 

各家论述

  • 《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去风寒,和血。
  •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月经不调,止红崩;浸酒内服,可治风湿。果实止伤痛。
  • 《四川中药志》:治腹痛下痢,痔出血及内伤咳嗽。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