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叶 中药黑面叶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嫩枝叶

黑面叶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祛湿;活血解毒。主治腹痛吐泻;湿疹;缠腰火丹;皮炎;漆疮;风湿痹痛;产后乳汁不通;阴痒。
 

黑面叶

拼音名:Hei Mian Ye

英文名:Leaf and twig of Fruticose Breynia,Fruticose Breyniae Leaf and Twig

别名:田中逵,四眼叶,夜兰茶,山桂花,漆生草,猴写字,野甜菜,铁甲将军,老鸦写字,庙公仔,鸡肾叶,锅盖仔,乌漆臼,青漆,山村兰。

中药黑面叶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嫩枝叶。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黑面叶,灌木,全株无毛,高1~3米。树皮灰棕色,枝上部常呈压扁状,紫红色,多叉状弯曲,表面有细小皮孔,小枝发绿色。单叶互生;叶柄长3~4毫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叶片革质,菱状卵形,卵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1.8~3.5厘米,两端钝或急尖,下面粉绿色,具细点,每边具3~5条侧脉。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单生或2~4朵成簇;雌花位于小枝上部,而雄花位于小枝下部各叶腋内,或雌花及雄花生于同一叶腋内,或分别生于不同小枝上;雌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陀螺状或半圆状,长约2毫米,6细齿裂;雄蕊3,紧包于花萼内,花丝合生成柱状,花药2室,纵裂,贴生于花丝柱上,无退化雌蕊;雄花花梗长2~3毫米;花萼钟状,6浅裂,直径约4毫米,裂片近相等,顶端近截平,中间具小突尖,果时增大约1倍,上部辐射张开呈盘状;子房卵圆形,花柱3枚,外弯,先端2裂。蒴果球形,直径约6~7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2月。

 

药材性状

枝常呈紫红色,小枝灰绿色,无毛。叶互生,单叶,具短柄;叶片革质,卵形或宽卵形,长3~6厘米,宽2~3.5厘米,端钝或急尖,全缘,上面有虫蚀斑纹,下面灰白色,具细点,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枝及叶干后变为黑色。气微,味淡微涩。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1∶1200黑面神流浸膏稀释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均有很良强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药材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5%黑面神注射液(去鞣质)0.4毫升/只,观察2周无死亡。家兔静脉注射上述制剂40毫升,以后每日注射4次,每次20毫升,连续10天,一般情况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15天后解剖作病理检查,各脏器未见任何改变。

 

鉴别方法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椭圆形,壁厚,外被角质层,下表皮有凹陷的气孔,主脉上,下表皮内有1~3列厚角细胞,栅栏组织为2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6列细胞,并含有较多的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导管多单个排列成行。韧皮部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下方有纤维束。气孔为不等式,有些近平轴式,副卫细胞3~5织碎片可见草酸钙簇晶,直径13~35μm。纤维的胞腔明显,直径12~24μm。同纹导管直径22~32μm,螺纹导管直径8~20μm。

理化鉴别:取叶粗粉2克,加乙醇20毫升,回流0分钟,滤过,滤液加入适量水使成含醇量为70%,置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振摇,分取乙醇液供下述试验:取乙醇液1毫升,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呈污绿色。(检查鞣质)取乙醇液10毫升,置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加入少量冰醋酸溶解,再加入醋酐浓硫酸(19:1)试液数滴,呈绿色。(检查三萜类)

 

性味与归经

味微苦;性凉;有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祛湿;活血解毒。主治腹痛吐泻;湿疹;缠腰火丹;皮炎;漆疮;风湿痹痛;产后乳汁不通;阴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撒。

 

用药宜忌

孕妇忌服。

 

药材处方

  • 《岭南草药志》治疔疮: 黑面叶捣烂敷患处。
  • 《岭南采药录》治乳管不通而乳少: 黑面叶捣烂,和酒槽,蜜糖服之。
  •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 黑面叶枝叶煎水洗或鲜叶捣汁涂。
  • 《广西中草药》治烂疮: 青凡木叶一两,半边莲五钱,黑墨草二钱。捣烂敷。
  • 《广西中草药》治疮疖,蜘蛛咬伤,刀伤出血: 青凡木叶捣烂敷。
 

各家论述

  • 《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毒。洗烂肉,漆疮,解牛毒。偶见诸毒,食此必觉香甜。
  • 《岭南杂记》:治一切风寒诸病,取树叶煎汤服之,少顷大吐痰涎。或行路寒暑所侵,吐泻腹痛,虽危笃者,采摘数叶嚼之,或吐或不吐,病徐即愈。
  • 《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止泻,破积。治湿热腹痛,腹泻,鹤膝风,跌打肿痛。
  • 《岭南草药志》:解热散毒,化瘀化滞。
  • 《广东中药》Ⅱ:研末外用治刀伤出血,煎水洗冻疮。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