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草 中药红头草为植特霜黄的全草

红头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口舌生疮;胃火牙痛;痄肋。
 

红头草

拼音名:Hong Tou Cao

英文名:Herb of Malay Blumea

别名:白毛倒提壶,红根草,甲冬仗,红根,土蒿枝。

中药红头草为菊科植特霜黄全草。春,夏季采集,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见霜黄 草本,高18~100厘米。根粗壮分枝。茎不分枝或上部多分枝,具条棱,被白色绢毛状绒毛或密被短绒毛,有时下部脱落,节间长1~3厘米。下部叶无柄或有1~3厘米,的柄,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15厘米,宽4~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尖或长渐尖,边缘有疏粗齿,或有时下半部琴状分裂,两面均被绒毛;上部叶无柄或有短柄,不分裂,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4厘米,基部渐狭,边缘上半部有粗或细尖齿,有时全缘,两面均被白色丝状密绒毛。头状花序多数,顶生和腋生,排成大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总苞片约4层,花后反折,全部线形,外层背面被白色必长柔毛,并被密缘毛,内层长于外层2倍;花托平,有泡状凸起。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约15个,花冠檐部5浅裂,被疏柔毛和腺体。瘦果圆柱状纺锤形,被疏毛;冠毛白色,糙毛状。花期2~6月。

 

药材性状

茎枝具条棱,被白色绢毛状绒毛或密短绒毛,有时脱毛。完整叶片倒披针关椭圆形,长1~3.5厘米,宽0.7~2厘米,叶缘具不规则的尖齿,叶柄长0.5~1.5厘米,上部叶无柄。头状花序干缩,花黄棕色。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口舌生疮;胃火牙痛;痄肋。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加总人口。不宜久煎。

 

用药宜忌

不宜久煎。

 

各家论述

  •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治小儿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无名肿毒,皮肤瘙痒。
  • 《广西药植名录》:治外伤肿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红头草
分类:全草类
别名:红根草红根白毛倒提壶甲冬仗土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