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布筋骨草 中药忽布筋骨草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

忽布筋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外感风热;高热神昏;吐衄;面竣口喝;高血压;肺热咳喘;肺痈;泻痢腹痛;肝炎;尿路结石;肠痈;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梅毒;疮疖肿毒;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忽布筋骨草

拼音名:Hu Bu Jin Gu Cao

英文名:Herb of Whitebracteole Bugle

中药忽布筋骨草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全草。7~9月开花期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白苞筋骨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8~35厘米。茎粗壮,四棱形,沿棱及节上被白色具节长预知毛。叶对生;叶柄具狭翅,基部抱茎,边缘具缘毛;叶片披针状长圆形,长5~11厘米,宽1.8~3厘米,先端钝或稍圆,基部楔形,下延,两面少被疏柔毛,边缘疏生波状圆齿,具缘毛。轮伞花序6至多花,密含庥成假穗状花序;苞片大,向上渐小,白色,黄色或绿紫色;花萼种状,具10脉,萼齿5,近相等;花冠白色,白绿色或白黄色,具紫斑,筒狭漏斗状,长1.8~2.5厘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小,2裂,下唇延伸,3裂,中裂片狭扇形;雄蕊4,二强,伸出;花盘小,环状;花柱先端2浅裂。小坚果倒卵长圆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具1大果脐,儿达腹面之半。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

根细而多,类白色淡黄色;易折断,断面不平整。茎四棱形,扭曲,长18~25厘米,沿棱及节上有白以长柔毛,断面中央有一小圆孔。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宽1.8~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下延,几全缘或有疏波状齿;叶柄上人狭翅,基部抱茎。轮伞花序腋生,苞叶大,淡黄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阔卵形,全缘,两面有长预知毛;花梗短,有长柔毛,花萼漏斗状,齿缘具缘毛,花冠唇形,类白色或淡黄色,具紫色斑纹,外面有疏柔毛,内面有毛环。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面有网状皱纹,果脐几上中腹面之半。气清香,味苦。

 

鉴别方法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微壁加厚。下皮细胞1列,较表皮细胞小。皮层江壁细胞5~12列,于角隅处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环列,于四角处的较发达。髓部多成空腔。

粉末特征:灰绿色多细胞非腺毛众多,直径19~50μm,先端钝尖,壁厚。梯纹,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0~30μm。纤维状细胞多碎断,直径15~20μm,壁厚,纹孔少。石细胞少见,直径31~69μm,长43~131μm。

理化鉴别 (1)取忽布筋骨草粗粉2克,加乙醇20毫升,水浴回流10分钟滤过。取液点于圆形滤纸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5)展开,以5%香荚兰醛浓盐酸显以,可邮圆点周围有紫红色环。(检查挥发油)(2)取忽布筋骨草粉末2克,加乙醇2毫升,水浴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浓盐酸4~5商及少量镁粉,水浴加热3分钟,滤液呈紫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与归经

味苦;辛;性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外感风热;高热神昏;吐衄;面竣口喝;高血压;肺热咳喘;肺痈;泻痢腹痛;肝炎;尿路结石;肠痈;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梅毒;疮疖肿毒;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

  •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凉血降压。治外感风热,高血压,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疮痈肿毒。
  •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脏损害及肝胃并病。
  •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热抗菌,活血消肿。治跌损瘀凝,面瘫嘴歪,劳伤咳嗽,吐血,气痛,梅毒,炭疽。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忽布筋骨草
分类:全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