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沸草 中药金沸草为植物旋覆花的干燥地上部分

金沸草的功效与作用: 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主风寒咳嗽;伏饮痰喘;胁下胀痛;可疮肿毒;风湿疼痛
 

金沸草

拼音名:Jin Fei Cao

英文名:Inula lineariifolia Turcz.

别名:金佛草,白芷胡,黄花草,毛柴胡,黄柴胡,旋复梗。

中药金沸草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线叶旋覆花干燥地上部分。9~10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

旋覆花,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壮的须根。茎单生,有时2~3个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有时基部具不定根,基部径3~10毫米,有细沟,被长伏毛,或下部有时脱毛,上部有上升或开展的分枝,全部有叶;节间长2~4厘米。基部叶常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3.5稀4厘米,基部多少狭窄,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顶端稍尖或渐尖,边缘有小尖头状疏齿或全缘,上面有疏毛或近无毛,下面有疏伏毛和腺点;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上部叶渐狭小,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3~4厘米,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径13~17毫米,长7~8毫米;总苞片约6层,线状披针形,近等长,但最外层常叶质而较长;外层基部革质,上部叶质,背面有伏毛或近无毛,有缘毛;内层除绿色中脉外干膜质,渐尖,有腺点和缘毛。舌状花黄色,较总苞长2~2.5倍;舌片线形,长10~13毫米;管状花花冠长约5毫米,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1层,白色有20余个微糙毛,与管状花近等长。瘦果长1~1.2毫米,圆柱形,有10条沟,顶端截形,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药材性状

旋覆花,茎呈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以,纤维状,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形,多破碎,绿黑色或绿灰色,基部渐狭,无柄,全缘或有疏齿;叶脉在背面隆起,中脉1条,侧脉8~13对。有时可见茎端生有扁于形的干燥头状花序,直径1~1.5厘米。气微,味苦。

欧亚旋覆花,茎与入旋覆花相似。叶区别点为基部宽磊,无柄,心形或有耳,半抱茎。

线叶旋覆花,茎绿褐色或深褐色,长20~50厘米,直径2~4毫米。叶披针形或线形,多破碎,叶端尖或稍钝,基部宽大,半抱茎,全缘或秀呈浅波状弯曲,边缘反卷,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被白以柔毛。头状花序较小,直径0.8~1厘米。均以色绿褐,叶多,带花者为佳。

 

鉴别方法

 

旋覆花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长15~26μm,外被角质层。皮层细胞5~10列,切向长30~78μm,胞间隙大而明显;内皮层细胞1列,扁平长方形,径向壁有时可见凯氏点。维管束新月形,位于韧皮部外侧;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组成,细胞均木化,木射线细胞2~4~10列,常木化,韧皮射线非木化。髓周常有数列细胞木化,中心细胞破碎成空洞。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强烈火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少数不等式,气孔指数16.6~20.5~25。非腺毛长590~1250μm,多分布于叶片下表面,由4~7个细胞组成,顶部细胞较长,常断折;腺毛棒槌形,长80~100μm,只存在于叶片下表面,单列工双列,5~18个细胞组成,外面有膨大的角质囊。

欧亚旋覆花 茎与旋覆花相同。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稍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多分布于表面,气孔指数20~24.3~29.4。腺毛,非腺毛的形状,大小,分布均与旋覆花相似。

线叶旋覆花 茎横切面与旋覆花相似,但细胞较小,表皮细胞切向长15~20μm,皮层细胞直径13~36μm。内皮层细胞未风凯氏点。维管束18~20个排列成环状,射线细胞1~4列,木射线与有的韧皮射线均木化。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的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强烈波状弯曲,气孔多分布于下表面。腺毛较旋覆花的叶下表面所见者为密。

 

 

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金沸草煎剂5毫克/ml用原代人胚肌皮单层细胞培养法,表明 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有抑制作用[1]。1005全草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2]。

 

性味与归经

味咸;性温;归脾;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主风寒咳嗽;伏饮痰喘;胁下胀痛;可疮肿毒;风湿疼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9克;或鲜用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宜忌

阴虚劳咳及温热燥嗽者忌用。《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

  • 《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
  • 《本草纲目》:治疔疮肿毒。
  • 《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盐咳,盐吼,并冲米汁服。
  • 《天宝本草》:清肺除热,散寒去火。治呕喘咳嗽,吐衄,开窍通淋。
  • 《南京民间药草》:苗:祛湿,拔毒,消肿,发散。
  • 《四川中药志》:止咳化痰,定喘除饮。治心脾伏饮,胁下胀痛,肺中痰结,唾如胶漆,及风气湿痹。
  • 《陕西中草药》:有舒筋后血作用。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