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三七 中药菊三七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根

菊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破血散瘀,止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 《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纲目》: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简易草药》:能破血,祛瘀,散血,消肿。通治五劳七伤,跌打损伤。《草木便方》:活血,续筋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天宝本草》:治包块症瘕,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症。《国药的药理学》:治血痢,月经过多,分娩后的后期出血等。又遇虎咬,毒蛇咬,蜂刺伤时,取汁涂敷伤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浮肿。
 

菊三七

拼音名:Ju San Qi

别名:土三七,金不换,紫三七,血当归,乌七,菊叶三七,狗头三七,血三七,血七,血格答,水三七,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

中药菊三七为菊科植物三七草。根于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取,除尽残存的茎,叶及泥土,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三七草,高大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或更高。根粗大成块状,直径3~4厘米,有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中空,基部木质,直径达15毫米,有明显的沟棱,幼时被卷柔毛,后变无毛,多分枝,小枝斜升。基部叶在花期常枯萎。基部和下部叶较小,椭圆形,不分裂至大头羽状,顶裂片大,中部叶大,具长或短柄,叶柄基部有圆形,具齿或羽状裂的叶耳,多少抱茎;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30厘米,宽8~15厘米,羽状深裂,顶裂片大,倒卵形,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侧生裂片(2) 3~6对,椭圆形,长圆形至长圆状线形,长1.5~5厘米,宽0.5~2(2.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粗齿或锐锯齿、缺刻,稀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绿色或变紫色,两面被贴生短毛或近无毛。上部叶较小,羽状分裂,渐变成苞叶。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5~1.8厘米,花茎枝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每一花序枝有3~8个头状花序;花序梗细,长1~3(~6)厘米,被短柔毛,有1~3线形的苞片;总苞狭钟状或钟状,长10~15毫米,宽8~15毫米,基部有9~11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13个,线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无毛或被疏毛。小花50~100个,花冠黄色或橙黄色,长13~15毫米,管部细,长10~12毫米上部扩大,裂片卵形,顶端尖;花药基部钝;花柱分枝有钻形附器,被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棕褐色,长4~5毫米,具10肋,肋间被微毛。冠毛丰富,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

根呈拳形肥厚的圆块状,长3~6厘米,直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菊花心。气无,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齐,质坚,无杂质,断面明亮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温。

  • 《滇南本草》:味苦。
  • 《纲目》:味甘。
  • 《四川中药志》:味淡,性温,有小毒。
 

功效与作用

破血散瘀,止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

  • 《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
  • 《纲目》: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
  • 《简易草药》:能破血,祛瘀,散血,消肿。通治五劳七伤,跌打损伤。
  • 《草木便方》:活血,续筋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
  • 《天宝本草》:治包块症瘕,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症。
  • 《国药的药理学》:治血痢,月经过多,分娩后的后期出血等。又遇虎咬,毒蛇咬,蜂刺伤时,取汁涂敷伤处。
  • 《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浮肿。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2~3钱:研末,0.5~1钱。外用:捣敷。

 

药材处方

  • 治跌打,风痛:土三七鲜根二至三钱。黄酒煎服。
  • 治吐血:土三七根,捣碎调童便服。
  • 治痨伤后腰痛:土三七煎蛋吃。
  • 治产后血气痛:土三七捣细,泡开水加酒兑服。
  • 治蛇咬伤:三七草根捣烂敷患处。
 

摘录于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