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白皮 中药柳白皮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皮或根皮

柳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消肿止痛。主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疔疮;牙痛;汤火烫伤。
 

柳白皮

拼音名:Liu Bai Pi

别名:柳皮。

中药柳白皮为杨柳科植物垂柳树皮根皮。多在冬,春季采收,趁鲜剥取树皮或根皮,除去粗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垂柳,乔木,高可达18米,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毫米,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厘米,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厘米,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药材性状

树皮呈槽状或扭曲的卷筒状,或片状。厚0.5~1.5毫米,外表面淡黄色,灰褐色,有残留的棕黄色木栓,粗糙,具纵向皱纹及长圆形结节状疤痕;内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易纵向撕裂。体轻,不易折断,断面裂片状。气微,味微苦,涩。

根皮表面深褐色,粗糙,有纵沟纹,栓皮剥落后露出浅棕色木部。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涩。

 

鉴别方法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多已除去或有残留。皮层较窄,薄壁细胞类长圆形,有的含棕褐色物。韧皮部占大部分,散有韧皮纤维束和晶纤维,韧皮射线宽1列细胞。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药理作用

水杨甙有退热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Saligenin或 Salicyl alcohol)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消肿止痛。主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疔疮;牙痛;汤火烫伤。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煎水洗,酒煮或炒热温熨。内服:煎汤,15~30克。

 

各家论述

  • 《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 《唐本草》枝皮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瘙痒;酒煮含,主齿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柳白皮
分类:皮类
别名: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