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耳草 中药脉耳草为茜草科植物脉耳草的全草

脉耳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
 

脉耳草

拼音名:Mai er Cao

别名:大黑节草,大接骨丹,四棱草,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

中药脉耳草为茜草科植物脉耳草全草入药。

 

原形态

脉耳草,多年生披散草本,高30~50厘米,除花和果被短毛外,全部被干后变金黄色疏毛;嫩枝方柱形,老时近圆柱形。叶对生,膜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1.5~2.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而下延;侧脉每边4~5条,纤细,明显,与中脉成锐角斜向上伸;叶柄长5~10毫米;托叶膜质,基部合生,上部分裂成数条长3~5毫米的针状刺。聚伞花序密集呈头状,单个腋生或数个排成总状花序式,有钻形、长达1毫米的苞片;总花梗长5~12毫米;花4数,罕有5数,芳香,无梗或具极短的梗;萼管陀螺状,长0.5毫米,萼檐裂片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冠管状,白色或紫色,长2.2~2.5毫米,管长1.2~1.5毫米,喉部以上被毛,花冠裂片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渐尖;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椭圆形、略扁,伸出;花柱长1.2~1.5毫米,中部以上被毛,柱头2裂,裂片线形。果近球形,直径1~1.5毫米,成熟时不开裂,宿存萼檐裂片三角形,广展,长0.5毫米;种子每室3~4粒,三棱形,干后黑色。花、果期7~11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湿,消炎接骨。主治疟疾,肝炎,风湿骨痛,结膜炎。外用鲜品捣汁点眼。还可治骨折,外伤出血,亦可用于拔异物入肉。

 

使用方法

3~5钱。

 

摘录于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