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 中药木豆为豆科植物木豆的种子

木豆的功效与作用: 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黄疸型肝炎。
 

木豆

拼音名:Mu Dou

英文名:Pigeonpea

别名:观音豆,大木豆,扭豆,野黄豆,树豆,三叶豆,花螺树豆。

中药木豆为豆科植物木豆种子。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

 

原形态

木豆,直立矮灌木,高1~3米,全体灰绿色。多分枝,小枝条弱,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叶柄长约2厘米,向上渐短;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显腺点。总状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钟形,萼齿5,内外生短柔毛并有腺点;花冠红黄色,长约1.8厘米,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条纹,基部有丝状短爪,爪顶有一对弯钩状附属体;雄蕊10,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线形,基部有短柔毛,柱头渐尖,密被黄色短柔毛。荚果条形,长4~7厘米,两侧扁压,有长喙,果瓣于种子间具凹入的斜槽纹。种子3~6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种脐侧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

 

药材性状

种子呈为扁球形,直径4~6厘米,表面暗红色,种脐长圆形,白色,显着突起;质坚硬,内有两片肥厚子叶。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药理作用

其水浸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

 

性味与归经

味辛,涩;性平;无毒;归肝;脾经。

 

功效与作用

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黄疸型肝炎。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15克;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消食,排痈肿,止血止痢。治心虚,水肿,血淋,痔血,痈疽仲毒,痢疾,脚气。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