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藤 中药南藤为胡椒科植物石南藤的茎叶或全株

南藤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强腰膝;补肾壮阳;止咳平喘;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阳痿;咳嗽气喘;痛经;跌打肿痛。
 

南藤

拼音名:Nan Teng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Wallich Pepper,stem and leaf of Pubescent pepper

别名:丁父,丁公寄,丁公藤,石蒌藤,细叶青竹蛇,石南藤,搜山虎,风藤,巴岩香,三角枫。

中药南藤为胡椒科植物石南藤茎叶全株。8~10月割取带叶茎枝,晒干后,扎成小把。

 

原形态

石南藤,常绿攀援藤本,揉之有香气。茎深绿色,节膨大,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长1~2.5厘米;叶片椭圆形或向下渐变为狭卵形或卵形,长7~14厘米,宽4~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阔楔形,下面被疏粗毛,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或近对生,离基1~2.5厘米从中脉发出,弧形上升。花单性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轴被毛;雄花苞片圆形,直径约1毫米,具被毛的短柄,雄蕊2,稀3枚,花药比花丝短;雌花序短于叶片;雌花苞片柄于果期延长达2毫米。密被白色长毛;子房离生,柱头3~4,稀5。浆果球形,直径3~3.5毫米,有疣状凸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茎扁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细纹,节膨大,具不定根,节间长7~9厘米;质轻而脆,横断面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灰褐色,下表面灰白色,有5条明显突起的叶脉。气清香,味辛辣。以枝条均匀,色灰褐,叶片完整者为佳。

 

鉴别方法

茎横向联合切面:南藤与海风藤相似,主要区别点在于:角质层呈瘤状突起。皮层中散有较多的石细胞。束间部位石细胞壁厚,层纹明显。淀粉粒多为单粒。

 

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绒毛胡椒针剂(50克生药/千克)后20分钟出现显着的镇痛效果(热板法),并持续一个半小时。作用强度不及度冷丁。用药后小鼠多安静,眼裂缩小,欲困状。

 

性味与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肝;脾;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强腰膝;补肾壮阳;止咳平喘;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阳痿;咳嗽气喘;痛经;跌打肿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6~15克;或浸酒,酿酒;煮汁,熬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捣烂炒热敷;浸酒外搽。

 

用药宜忌

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服。

 

各家论述

  • 《别录》:主金疮痛。
  • 《开宝本草》: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 《本草图经》:治腰痛。
  • 《滇南本草》:治寒湿痹伤筋,祛风,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茎中痛,热淋初起,利小便急速。
  • 《纲目》:煮汁服,治上气咳嗽。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