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烛子 中药南烛子为植物乌饭树的果实

南烛子的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主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筋骨无力;久泄梦遗;带下不止;久泻外痢。
 

南烛子

拼音名:Nan Zhu Zi

别名:乌饭果,乌饭子。

中药南烛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果实。8~10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

 

原形态

乌饭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m。多分枝,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紫褐色。叶柄长2~8毫米,通常无毛或被微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锐尖,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6厘米,有多数花,花序轴密被短柔毛;苞片叶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密被微毛或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毫米左右;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花丝细长;花盘密被短柔毛,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褐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

果实类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暗红褐色至紫黑色,稍被白粉,略有细纵纹。先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柱痕迹,基部有细果梗或果梗痕。有时有宿萼,约包被果实2/3以上,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短三角形。质松脆,断面黄白色,内含多数长卵状三角形的种子,橙黄色或橙红色。气微,味酸而稍甜。

 

药理作用

提取物在体外能使艾氏腹水癌细胞变性。

 

性味与归经

味酸;甘;性平;归肝;肾;肝经。

 

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强筋骨;固精气;止泻痢。主治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筋骨无力;久泄梦遗;带下不止;久泻外痢。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剂。

 

各家论述

  • 《纲目》: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
  • 《药材学》:强精益肾。治久泄梦遗,体虚气弱,赤白带下。
  • 《要药分剂》:《纲目》于南烛枝叶,载有止泄,除睡,变白三条,于子载有固精,驻颜二条,其强筋益力,子与枝叶相同,此殆互文,非若他药之主治,或子或枝或叶,有绝不相同者也。余尝以南烛子治久痢久泻,辄效,以治饭后瞌睡,亦效,可知止泄除睡不独枝叶为然也。又尝以子治痢血日久症,亦效,此并《本草》所来及者。曾制一方,用南烛子为君,制首乌为臣,谷芽生,焦各半为佐,其使药则随症加用,如久痢加黄连,木香诃子,久泻加山药,建莲,除睡加益智,远志,痢血加黄连,槐花,当归,地榆,真是如响斯应。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南烛子
分类:果实类
别名:乌饭果乌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