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蒻 中药蒲蒻为植物长苞香蒲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

蒲蒻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利水消肿。主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 《本经》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日用本草》去热燥,利小便。汪颖《食物本草》:生啖,止消渴。姚可成《食物本草》:’止下利咳嗽,肺气喘息不眠。《随息居饮食谱》:清热,养血,消痈,利咽喉,通二便。《开宝本草》:治淋沥,湿肿。《四川中药志》:消水肿,水积,并止牙痛。
 

蒲蒻

拼音名:Pu Ruo

别名:蒲黄根,蒲笋,蒲儿根,蒲包草根。

中药蒲蒻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春季采挖。

 

原形态

长苞香蒲,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状茎粗壮,乳黄色,先端白色。地上茎直立,高0.7~2.5米,粗壮。叶片长40~150厘米,宽0.3~0.8厘米,上部扁平,中部以下背面逐渐隆起,下部横切面呈半圆形,细胞间隙大,海绵状;叶鞘很长,抱茎。雌雄花序远离;雄花序长7~30厘米,花序轴具弯曲柔毛,先端齿裂或否,叶状苞片1~2枚,长约32厘米,宽约8毫米,与雄花先后脱落;雌花序位于下部,长4.7~23厘米,叶状苞片比叶宽,花后脱落;雄花通常由3枚雄蕊组成,稀2枚,花药长1.2~1.5毫米,矩圆形,花粉粒单体,球形、卵形或钝三角形,花丝细弱,下部合生成短柄;雌花具小苞片;孕性雌花柱头长约0.8~1.5毫米,宽条形至披针形,比花柱宽,花柱长0.5~1.5毫米,子房披针形,长约1毫米,子房柄细弱,长3~6毫米;不孕雌花子房长1~1.5毫米,近于倒圆锥形,具褐色斑点,先端呈凹形,不发育柱头陷于凹处;白色丝状毛极多数,生于子房柄基部,或向上延伸,短于柱头。小坚果纺锤形,长约1.2毫米,纵裂,果皮具褐色斑点。种子黄褐色,长约l毫米。花果期6~8月。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凉。

  • 《本经》味甘,平。
  • 《别录》无毒。
  • 《分类草药性》苦,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利水消肿。主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

  • 《本经》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
  • 《日用本草》去热燥,利小便。
  • 汪颖《食物本草》:生啖,止消渴。
  • 姚可成《食物本草》:’止下利咳嗽,肺气喘息不眠。
  • 《随息居饮食谱》:清热,养血,消痈,利咽喉,通二便。
  • 《开宝本草》:治淋沥,湿肿。
  • 《四川中药志》:消水肿,水积,并止牙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3钱;或绞汁。

 

药材处方

  • 治母劳热,胎动下血,手足烦躁:蒲黄根,绞汁服一,二升。
  • 治热痢:蒲根(锉)二两,粟米(淘)二合。上二味,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日午再服。
  • 治湿热白带:蒲蒻炖鸡服。
  • 治瘰疬:蒲包草,连根采来,洗去泥,切寸段,砂锅煎汤代茶饮。不论男女皆愈。但妇人服此愈后,终不受孕,须服北京真益母丸四,五两,可解之。
  • 治瘰疬,甲状脓肿大,尿道炎:蒲包草根五钱。煎服。
 

摘录于

《*辞典》

药材信息

名称:蒲蒻
分类:根茎类
别名:蒲黄根蒲笋蒲包草根蒲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