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 中药千屈菜为植物千屈菜的全草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治痢疾;泄泻;便血;血崩;疮疡溃烂;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千屈菜

拼音名:Qian Qu Cai

英文名:Purple Lythrum,Spiked Loosestrife,Purple Loosestrife,Purple Lythrum Herb,Herb of Purple Lythrum,Herb of Spiked Loosestrife

别名:对叶莲,鸡骨草,蜈蚣草,水槟榔,水柳,马鞭草,棉包根,哮喘药,大钓鱼竿,乌鸡腿,对牙草,铁菱角,败毒草。

中药千屈菜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全草。秋季采收全草,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千屈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株有柔毛,有时无毛。茎直立,多分枝,具四棱。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cm,宽8~15毫米,先端钝形或短尖,在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花生叶腋组成小聚伞花序,花梗及总梗极短,花枝呈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有纵棱12条,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长1.5~2毫米;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长6短6,伸出萼筒之外;子房无柄,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蒴果扁圆形,苞于萼内。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8月。

 

药材性状

茎呈方柱状,灰绿色至黄绿色,直径1~2毫米,有分枝,质硬易折断,断面边缘纤维状,中空。叶片灰绿色,质脆,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对生或3片轮生,叶片狭披针形,全缘,无柄。顶端具穗状花序,花两性,每2~3朵小化生于叶状苞片内,花萼灰绿色,筒状:花瓣紫色。蒴果椭圆形,全包于宿存花萼内。微臭,味微苦。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生药(全株)煎剂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伤寒杆菌属的生长;痢疾杆菌尤为敏感。

对血压的影响:牡丹素(vitexin)0.05~10.0毫克/千克静脉注射对麻醉大鼠可暂升压,大于10毫克/千克静脉注射则产生持久降压,降压机制是由神经节阻断作用。

抗炎:牡荆素20毫克/千克腹腔注射对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有抗炎作用。

解痉:牡荆素10~30g/ml可抑制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肠管的收缩。对豚鼠离体肠管,最初有增强作用,但稍后则显示解痉作用,能减弱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对肠管的兴奋作用。

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于含鞣质所致。其根煎剂用于泻下或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于屈菜甙,Fe2O3·XH2O与鞣质所引起,对肾,胃及循环系统无害。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产生低血糖。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治痢疾;泄泻;便血;血崩;疮疡溃烂;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0~30克。

 

各家论述

  • 《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止血崩。
  • 《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