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参 中药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或耳叶蓼的根茎

拳参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散结。主治肺热咳嗽;热病惊痫;赤痢;热泻;吐血;衄血;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拳参

拼音名:Quan Shen

别名:紫参,牡蒙,众戎,音腹,伏菟,重伤,童肠,马行,刀剪药,刀枪药,地蜂子,红三七,红地榆,地蚕子,疙瘩参,破伤药,铜罗,虾参,山虾,山虾子,地虾,拳头参,回头参,红苍术,红重楼,红蚤体,活血莲,红内消,马尾七,土马蜂,涩疙瘩,一口血,鸢头鸡。

中药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耳叶蓼根茎。春,秋两季挖取根状茎,去掉茎,叶净,晒干或切片晒干,亦可鲜用。

 

原形态

拳参,多年生草本,高35~90厘米。根茎肥厚,弯曲,外皮紫棕色。茎直立,单一,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革质,长圆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2~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钝或截形有时心形,沿叶柄下延成翅状,边缘外卷,两面稍被毛,老时渐脱落,下面具网脉;茎生叶互生,向上柄渐短至抱茎,托叶鞘筒状,膜质,长2~5厘米。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圆柱形,直立或稍弯,长3~6厘米;小花密集,苞片卵形,膜质,花梗纤细;花淡红色或白色,直径约2.5毫米,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8,与花被近等长或稍长;花往3。瘦果三棱状椭圆形,红棕色,光亮,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9月,果期9~11月。

耳叶蓼与拳参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本种的叶呈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O.7~2.4厘米,基部图形。边缘具有较明显凸起的脉端,叶片两面无毛。茎有8~9个节。瘦果的棕黑色。

 

药材性状

根茎扁圆柱形,弯曲成虾状,长4~15厘米,直径l-2.5厘米。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稍粗糙,有较密环节及残留须根或根痕,一面隆起,另面较平坦或略具凹槽。质硬,断面近肾形,浅棕红色,黄白色维管束细点排成断续环状。气微,味苦,涩。以粗大,坚硬,断面浅红棕色者为佳。

 

药理作用

拳参渗漉液与明胶等制成的止血净1号, 用于犬和绵羊各种止血实验(股动脉切断,肝脏剪口,脾脏切除等出血)均有一定止血效果。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平板打洞按)。拳参毒性很小,用其提取液(100露)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33克/鼠;兔用止血净腹腔注射(0.2克/千克),观察5天,于30天后解剖,未发现异常。止血净 l号组织埋藏,可以吸收。初步证明有一定止血消炎作用。

拳参渗漉液与明胶等制成的止血净1号,用于犬和绵羊各种止血实验均有一定止血效果。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用拳参提取液(100%)注入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33克/千克;用止血净注入兔腹腔(0.2克/千克)观察5天,于30天后解剖,未发现异常,止血净1号组织埋藏可以吸收。初步证明有一定止血消炎作用。

 

鉴别方法

根茎横切面:木柱层为数列木柱细胞,深棕色。皮层较宽。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有的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髓部大。薄壁细胞中含较多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理化鉴别 取拳参粉末约0.5克,加水4毫升,微热,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产生蓝黑色沉淀,稍振摇,滤液即显茶蓝色。或取拳参一薄片(或粉末少量)加乙醇2滴与1%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1滴,显蓝黑色。

取拳参粉末约0.5克,加水4毫升,微热,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三氯化铁试剂1滴,产生蓝黑色沉淀,稍一振摇,滤液即显茶蓝色。(检查鞣质)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微寒;小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散结。主治肺热咳嗽;热病惊痫;赤痢;热泻;吐血;衄血;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2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含漱,熏洗。

 

用药宜忌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阴证外疡忌服。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