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蕨 中药水蕨为水蕨科植物水蕨的全株

水蕨的功效与作用: 消积;散瘀;解毒;止血。主治腹中痞块;痢疾;小儿胎毒;疮疖;跌失损伤;外伤出血。
 

水蕨

拼音名:Shui Jue

英文名:Herb of Floating Fern, Herb of Oriental Water Fren

别名:龙须菜,龙牙草,水柏,水芹菜,水柏枝,水松草,水铁树,水扁柏。

中药水蕨为水蕨科植物水蕨全株。夏,秋季条收,洗净泥土,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水蕨,一年生水生草本,高30~80厘米,绿色,多汁。根茎短而直立,以须根固着于淤泥中。叶2型,无毛,不育叶的柄长10~40厘米,圆柱形,肉质,叶片直立或漂浮,狭矩圆形,长10~30厘米,宽5~15厘米,2~4回深羽裂,末回裂片披针形,宽约6毫米;能育叶较大,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40厘米,宽10~22厘米,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角果状,宽约2毫米,边缘薄而透明,反卷达于主脉,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稀疏,棕色,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成熟后多少张开。

 

药材性状

根茎短,密生须根。叶二型,无毛。营养叶狭短圆形,长10~30厘米,宽5~15厘米,二至四回羽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宽约6毫米;孢子叶较大,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40厘米,宽10~20厘米,二至三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角果状,宽不超过2毫米;叶脉网状,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网脉疏生。气微,味甘,苦。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寒;无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消积;散瘀;解毒;止血。主治腹中痞块;痢疾;小儿胎毒;疮疖;跌失损伤;外伤出血。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宜忌

忌杂食一月余乃佳。

 

各家论述

  • 《广西药植名录》:治跌打,散毒。
  • 《海南植物志》:茎叶治胎毒,消痰积。
  • 《华南千种草药》:解毒,止血,止痢,止咳。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