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笔头 中药松笔头为松科植物云南松的嫩枝尖端

松笔头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淋证;尿浊;跌打损伤;乳痈;动物咬伤;夜盲症。
 

松笔头

拼音名:Song Bi Tou

别名:松树蕊,松尖,松树梢。

中药松笔头为松科植物云南松思茅松马尾松等的嫩枝尖端。春季松树嫩梢长出时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云南松,乔木,高达25米,胸围可达1米以上。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宽椭圆形,先端尖,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厘米,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雌球花序阔卵形,长7毫米,紫色,着生于当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1.6~2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着,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厘米。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思茅松,乔木,高达45米,胸围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叶针形,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厘米,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厘米,径2.5~4米,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厘米;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毫米,连翅长2~2.7厘米。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马尾松,乔木,高达30米,胸围达1.5米。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状脱落。一年生枝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白粉,无毛;冬芽长圆状卵圆形,暗红褐色,针叶2针一束,长5~12厘米,径约1毫米,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树脂道约4~6个,边生。雄球花淡红黄色,圆筒形,5~12毫米,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状;雌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张开,易脱落,有微隆起的横脊,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4~7毫米,连翅长1.5~2米,种翅宽5~7毫米。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性味与归经

味苦;涩;性凉。

 

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淋证;尿浊;跌打损伤;乳痈;动物咬伤;夜盲症。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30克;外用:捣敷。

 

各家论述

  • 《滇南本草》:行经络,止茎中痛,止便浊。治膏淋疼痛不可忍者,磨水酒服之。五淋俱可服。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镇痛,涩精。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松笔头
分类:叶类
别名:松树蕊松树梢松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