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苋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

苋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通利二便。主治痢疾;二便不通;蛇虫螫伤;疮毒。
 

拼音名:Xian

别名:苋菜,人苋,红人苋,雁来红,老少年,青香苋,老来变,秋红,十样锦,老来少,三色苋。

中药为苋科植物茎叶。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苋,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绿色或红色,分枝较少,高80~150厘米。叶互生;叶辆长3~10厘米,绿色或红色;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4~12厘米,宽3~7厘米,绿色或常成红色,紫色或黄色,或部分绿色加杂其他颜色,钝头或微凹,基部广楔形,全缘或波状,无毛。花簇腋生,球形,花序在下部者呈球形,上都呈稍断续的穗状花序,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同株;苞片及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芒状,长约4毫米,膜质,透明;等片3,披针形,膜质,先端芒状;雄蕊3;雌蕊1,柱头3裂。胞果卵状长圆形,长于果实,熟时环状开裂,上半部成盖状脱落,包干宿存花被片内。种子黑褐色,近于扁圆形,两面凸,平滑有光泽,边缘钝。花期5~8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茎长80~150厘米,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叶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菱状卵形至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7厘米,先端钝或尖凹,具凸尖,绿色或红色,紫色,黄色,或绿色带有彩斑;叶柄长2~6厘米。穗状花序。胞果卵状矩圆形,盖裂。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苋石油醚提取物中的正烷烃类,正烷醇类,16~三十一烷酮,甾醇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皆为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和克雷白杆菌(皆为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16~三十一烷酮及甾醇类的抗菌作用强于正烷烃类[1,2]。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通利二便。主治痢疾;二便不通;蛇虫螫伤;疮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0~60克;或煮粥。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液熏洗。

 

用药宜忌

  • 脾弱便溏者慎服。
  • 《本草求原》:脾弱易泻勿用。恶蕨粉。
  • 《随息居饮食谱》:痧胀滑泻者忌之。
 

各家论述

  • 陶弘景:赤苋:能疗赤下。
  • 《唐本草》:赤苋: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
  • 孟诜:补气除热。
  • 《本草拾遗》:紫苋:杀虫毒。
  •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
  • 《本草图经》:紫苋:主气痢。赤苋:主血痢。
  • 《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虫去寒热,能通血脉,逐瘀血。
  • 《本草纲目》:六苋,并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 《本草衍义补遗》:苋,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与马齿苋同服下胎,妙,临产时者食,易产。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