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泡刺 中药乌泡刺为植物灰白毛莓的根

乌泡刺的功效与作用: 种子:补气益精。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根: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用于风湿疼痛,慢性肝炎,腹泻,痢疾,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叶:止血,解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疮疡。
 

乌泡刺

拼音名:Wu Pao Ci

别名:乌龙摆尾,寒莓,过江龙,乌泡,倒生根

中药乌泡刺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灰白毛莓根,叶种子入药。夏季采叶,秋季采根及种子,晒干。

 

植物形态

攀援灌木,高达3~4米;枝密被灰白色绒毛,疏生微弯皮刺,并具疏密及长短不等的刺毛和腺毛,老枝上刺毛较长。单叶,近圆形,长宽各约5~8(11)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心形,上面有疏柔毛或疏腺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侧脉3~4对,主脉上有时疏生刺毛和小皮刺,基部有掌状5出脉,边缘有明显5~7圆钝裂片和不整齐锯齿;叶柄长1~3 厘米,具绒毛,疏生小皮刺或刺毛及腺毛;托叶小,离生,脱落,深条裂或梳齿状深裂,有绒毛状柔毛。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绒毛或绒毛状柔毛,通常仅总花梗的下部有稀疏刺毛或腺毛;花梗短,长仅达1厘米;苞片与托叶相似;花直径约1厘米;花萼外密被灰白色绒毛,通常无刺毛或腺毛;萼片卵形,顶端急尖,全缘;花瓣小,白色,近圆形至长圆形,比萼片短;雄蕊多数,花丝基部稍膨大;雌蕊约30~50,无毛,长于雄蕊。果实球形,较大,直径达1.4厘米,紫黑色,无毛,由多数小核果组成;核有皱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性味与归经

酸,甘,平。

 

功效与作用

  • 种子:补气益精。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
  • 根: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用于风湿疼痛,慢性肝炎,腹泻,痢疾,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叶:止血,解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疮疡。
 

使用方法

根0.5~2两;子0.5~1两;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于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信息

名称:乌泡刺
分类:根茎类
别名:过江龙寒莓倒生根乌龙摆尾乌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