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地黄 中药鲜地黄为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鲜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劳热咳嗽;衄血;崩漏;跌打伤痛;痈肿;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鲜地黄

拼音名:Xian Di Huang

英文名:Rehmannia Root

别名:生地黄,山烟根,鲜生地

中药鲜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新鲜块根。早地黄在10月上,中旬:晚地黄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野生品春季亦可采挖。采时仔细深挖,不要挖断根部,除净茎叶,芦头及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鲁地黄。亦可在挖出后不洗即以干砂土埋藏,放干燥阴凉处,用时取出,可保存2~3个月。

 

原形态

地黄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生数枝。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窄,下延成长叶柄,叶面多皱,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花茎直立,被毛,于茎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叶状,发达或退化;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个脉10条;花冠宽筒状,稍弯曲,长3~4厘米,外面暗紫色,里面杂以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药基部叉形;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变1室,花柱1,柱头膨大。蒴果卵形或长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为宿存花萼所包。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材性状

呈纺锤形或条状,长9~15厘米,直径1~6厘米。表面浅红黄色,具纵直弯曲的皱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邮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以条粗长直者为佳。

 

药理作用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皮质醇分解代谢的影响:生地粗提取物(相当生药8毫克)与家兔肝切片一起温孵后,结果表明生地能保护皮质醇 A环上C4和C5之间的双键及C3的酮基不被还原,侧链C17和C21上的羟基和C20上的酮基免受降解,从而有延缓肝细胞对皮质醇的分解代谢效应。生地与外源性皮质激素同时应用时,使血浆皮质醇含量仍能维持在近似正常水平,并认为其机理可能是因竞争影响了皮质激素与肝细胞受体结合,而影响肝细胞对类固醇激素的摄取,减慢了皮质醇的分解代谢所致。

抗放射作用:大鼠每日ip100%生地注射液1毫升,连续6天,能使接受600Y照射所致的血小板伤害减轻,回升加快。

保肝作用:地黄煎剂对小鼠实验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保护作用,能防止肝糖原减少。

对血糖的影响:早年曾报告兔sc地黄(品种未注明)醇浸膏溶液2克/千克或ig4克/千克均可使血糖下降。尤以注射给药较明显,于给药后4h血糖降至最低水平。兔sc地黄醇浸膏溶液还能抑制党参所含碳水化合物引起的持久性高血糖作用。Im地黄醇浸膏溶液20克,也可抑制和预防肾上腺素所致的免血糖升高。亦有报道地黄水或醇浸出物仅降低正常兔血糖,而对肾上腺素所致的高血糖无效。兔SC地黄素0.5克/千克,亦的类似地黄水浸出物的降血糖效果。单味生地降血糖作用比葛根显着;八味地黄丸的降血糖作用并不强于单味地黄。但也有报道地黄对兔正常血糖没有影响。大鼠sc同样制剂20克/千克也不能拮抗肾上腺素所致大鼠的升血糖效应。而且还观察到ig地黄水煎浸膏剂后,大鼠的血糖没有升高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黄水煎浸膏剂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所致。据最近报道,怀庆地黄根茎的热水提取物中乙醇沉淀组分(RG一WP)。主要由果胶样多糖组成,iv该组分对正常及链脲菌素诱导的小鼠显示出降血糖作用。RG一WP经化学修饰及蛋白酶处理得到的结果表明,活性存在于多糖结构部分。给正常小鼠投与RG一WP可明显提高肝脏葡糖激酶葡糖-6~磷酸酶脱氢酶的活性,但可降低肝脏葡糖-6~磷酸酶及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RG一WP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正常大鼠肝脏的糖原含量。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0.1%及0.5%地黄浸膏任洛氏溶液灌注离体蛙心无明显作用。浓度加大至1%则有明显强心作用,对衰弱心脏尤为明显。若浓度增至2~5%可致中毒反应。另有资料也证实2~3%生地煎剂或酊剂可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心率减慢,甚至出现传导阻滞或心室停搏等现象。离体兔心灌流实验表明生地0.2~1.0克有减少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收缩力无影响。中剂量0.5和大剂量1.0克能减慢心率。用地黄醇提出物0.33%浓度灌注兔心,心率虽有减慢,但冠脉流量却增加。采用86Rb进行实验,也证明地黄水煎浸膏剂20克/千克 ip有明显的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蟾蜍下肢血管灌流试验表明,1~3%地黄浸膏液滴入,可引起血管收缩。5%的浓度则可使血管扩张。麻醉犬和免iv地黄浸膏液,可致血压升高,但对去脑的犬无升压反应,故认为地黄的升压作用可能是中枢性的。有报道iv地黄水煎浸膏剂或醇浸剂0.8克/千克对麻醉犬均有降压作用,且重复给药有明显的快速耐受现象。

止血作用: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黄色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而水煎剂的作用不明显。Ip水煎剂或醇浸剂10克/千克,以及po地黄炭均能缩短小鼠尾部出血时间。

利尿作用:麻醉犬iv地黄浸膏后,单位时间内尿量有增加,利尿作用可能与其强心及扩张肾血管等作用有关。有报道,未能证实地黄水煎浸膏和醇浸剂对大鼠有利尿作用。

泻下作用:梓醇甙具有迟效性缓和泻下作用,小鼠泻下作用的ED50为0.34克/千克。

抗炎作用:地黄水煎剂和醇浸剂10克/千克每日灌服,连续5天,对大鼠实验性甲醛性脚肿有显着消肿作用。有实验仅证实地黄水煎剂有此效应,而醇浸剂作用不明显。

抗真菌作用:试管实验表明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及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人扁桃体细胞的干扰素诱生和协同增强NDV诱生作用:5毫克/ml地黄提取液处理人扁桃体细胞,可使干扰素效价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样剂量药物可协同NDV诱生干扰素,与对照组相比较作用非常显着(P<0.001)。

其它作用:po地黄水煎浸膏剂,醇浸剂或ip10克/千克均能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效应产生协同作用。地黄煎剂或醇浸剂20克/千克 ip,对小鼠减压缺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药材鉴别

取鲜地黄干燥细粉0.2克,加水5毫升,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点于圆形普通滤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取鲜地黄干燥细粉1克,加水10毫升,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毫升,加入5%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毫升,两液界面出现紫红色环。(检查多糖)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呈放射状排列。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劳热咳嗽;衄血;崩漏;跌打伤痛;痈肿;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取汁涂搽。内服:煎汤,10~30克;捣汁或熬膏。

 

用药宜忌

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

  • 《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 《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自,薤白。
  • 《药性论》:忌三白。
 

药材处方

  •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 《温病条辨》清营汤: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严语,目常开不闭,或喜切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 《妇人良方》四生丸: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
  • 《圣惠方》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
  • 《圣济总录》地黄饮: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
  • 《千金方》地黄煎: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
  • 《食医心镜》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人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
  • 《圣惠方》地黄酒: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计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
  • 《圣济总录》地黄煎:治消渴: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计,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
  • 《夷坚志》治坠马伤折手足,痛甚:生地黄一斤,生姜四两。捣细末,入糟一斤同炒匀,乘热以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
 

各家论述

  • 《本草新编》: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肺肝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而加入荆芥,以归其经,加入三七根末,以止其络。然而此味可多用而不可频用,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当血之来也,其势甚急,不得已重用生地,以凉血而止血,若血一止,即宜改用温补之剂,不当仍以生地再进也。如日日煎服,久则脾胃大凉,必至泄泻,元气困乏,而血又重来。
  • 《汤液本草》:生地黄,钱仲阳泻小肠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请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
  • 《本草汇言》: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血得补,则筋受荣,肾得之而骨强力壮。又治胎产劳伤,皆血之愆,血得其养,则胎产获安。又肾开窍于二阴,而血主濡之,二便所以润也。
  • 《本经逢原》:生地黄,《别录》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胎动下血,鼻衄吐血,皆捣汁饮之,以其能散血消瘀解烦也。其治跌扑损伤,面目青肿,以生地黄捣烂罨之即消,此即《本经》治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证之义。盖肝藏血而主筋,肝无留滞,则营血伤中自愈,筋无邪着,则三气通而血痹自除。作汤除寒热积聚者,血和则结散,而诸证平矣,其曰填骨髓,长肌肉者,邪无着而形神自复也。按生地黄与干地黄,功用不同,岂可混论。徐之才《别录》云,生地黄乃新掘之鲜者,为散血之专药,观《本经》主治,皆指鲜者而言,祗缘诸家本草从未明言,且产处辽远,药肆仅有干者,鲜者绝不可得,是不能无混用之失。曷知干地黄既经炙焙,力能止血,安有伤中血痹,折跌筋伤等治乎。至于伤中日久,积聚内形,寒热外显,并宜鲜者作汤,统领他药,共襄破宿生新之功。设混用干者,则瘀伤愈结,安望其有髓充肉长之绩乎。予尝综览诸方,凡药之未经火者,性皆行散,已经炙焙,性皆守中,不独地黄为然也。
  • 《药性论》: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 《得配本草》:世人动云生地妨胃,其能开胃,人实不晓,惟胃中阳气不足者,服之则胃气不远而饮食减,若胃阴虚,而胃土干燥,致胃气不远者,生地滋其阴,以清其火,而胃气从此运行,饮食自然渐进。至时行热症,生地尤为切要,阴汁上充,则汗涌于肌表而经邪解;阴血下润,则秽泄于二便而腑邪出,故火邪溢于阳明经,冲生地汁于白虎汤中,战汗而顿解;邪热入于阳明腑,冲生地汁于陷胸汤中,便通而自退;更有火生痰,痰生火,交结于中,和生地汁于竹油,姜汁中则谵语直视等症即除。如无生地,可用干地黄,滚水浸透,绞汁冲服,防其泥滞,加枳壳或川贝疏之。且气道通,邪气外达,而病自霍然。近人多以生地为补剂,又疑妨胃,畏不敢用,即用之,亦一,二钱而止,五,六钱而止。入诸药同煎,半成熟地,使邪滞于内而莫出,泥于膈而胃闭,遂视此为害人之品,禁不入方,致令胃阴枯涸,多有不可救药者,亦由用之不善也。
  • 《本草正义》:《别录》生地黄一条,云大寒,则以新采得者而言,故结以'皆捣饮之'四字,谓捣饮其自然汁也。较之干者已经日曝,自有不同。其治鼻衄吐血者,指气火升腾,挟血上逆,妄行汹涌而言,如大吐大脑之属于气火有余者,是宜以大寒直折其逆上之势,而下血溺血之实症火症,亦同此例。若云血已多,火焰已减,即非所宜;而所失太多,气营两惫者,更无您用大寒之理。又谓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则血崩一症,多属冲任无权,下元失其固摄之力,虚症极多,实火绝少,必无纯事寒凉,可以止崩之法。盖请失血之宜于甘寒清火者,惟阴虚火动,邪焰鸱张,而正气未衰,脉洪神旺之时,可以寒凉灌溉,先去其凭依之势;一至所失不少,纵有余火未熄,总之形神已馁,脉象已虚,即非一味清凉,所可奏绩。若更形消色夺,气怯神疲,则虚惫之余,固摄扶元,犹惧不逮,又安可寒凉无忌,更其正。况乎大寒止血,更必有血凝积瘀之害。虽曰地黄散瘀,是其特长,或尚不至积寒生痰;然大寒之性,必非通治诸股失血,无往不宜,《别录》所言,似嫌呆板,必不可泥。乃更以主治产后血上薄心闷绝,则气逆上冲,法宜降逆逐瘀,亦非甘寒所宜;纵曰此物果能破疯,而'大寒'二字,终非新产通用之品,亦当存疑,未敢轻信。又主胎动下血,则症与崩中近是,亦难泛用,又接以胎不落三字,则指胎元已坏,欲堕未堕者言。以为破血下胎之用,盖古入固以鲜地为逐瘀破导品也。又主堕坠折,瘀血留血,是亦古人用以破瘀之常;北齐徐氏之才,亦有鲜生地散血之说。颐谓伤瘀发肿发热,用以外治,清热定痛,散瘀之功,固不可没;若内伤有瘀,则恐非大寒之性,所能破导者也。
  • 《别录》: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碗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 《食疗本草》:主齿痛,吐血,折伤。
  • 《本草从新》:泻小肠火,清燥金,平诸血逆,消瘀通经。治吐衄崩中,热毒痢疾,肠胃如焚,伤寒瘟疫痘证,诸大热,大渴引饮,折跌绝筋,利大小便。
  • 《四声本草》:黑须发。
  • 《医学启源》:凉血,(润)皮肤燥,去诸湿。酒浸上行。
  • 《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鲜地黄
分类:根茎类
别名:鲜生地生地黄山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