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桂皮 中药香桂皮为樟科植物香桂的树皮

香桂皮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通脉。主治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血痢肠风。
 

香桂皮

拼音名:Xiang Gui Pi

中药香桂皮为樟科植物香桂树皮根皮。立夏前后,在近树根处及树十分技处,上下各横截半周,剥取半周树皮,保留半月,让其继续生长。全年均可采,洗净,晒至7~8成干,层叠作圆筒状,再晒干,捆扎成件。

 

原形态

香桂,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色,平滑。枝条密被黄色平伏捐状短柔毛。叶近对生或互生;叶柄长5~15毫米,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线,上面深绿色,光亮,幼时被黄色千伏绢状短柔毛,后渐脱落无毛,下面黄绿色,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后渐稀疏,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和侧脉在叶片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脉腋有时在叶下面呈不明显囊状,上面略为泡状凸起,革质。花序腋生,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最末分枝,具3~5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3~4毫米,淡黄色;花梗长2~3毫米,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片6,外轮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毫米,宽1.5毫米,内轮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宽1.7毫米;能有雄蕊9,花药背面和花丝被柔毛,第1,2轮雄蕊长2.4毫米,花药与花丝近等长,4室,内向瓣裂,第3轮雄蕊长2.7毫米,花药4室,外向瓣裂;退化雄蕊3,长.2毫米,柄被柔毛,位于最内一轮;子房球形,直径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2.5毫米,柱头盘状。果实椭圆形,长约7毫米,宽约5毫米,蓝黑色;果托杯状,直径约5毫米,先端全线。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

树皮呈不规则板片状,边缘常翘起,长短宽窄不一,厚1~4毫米。外友而灰棕色,散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显的皮孔;内表面红棕色,光滑,具细纵纹。质坚硬,较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可见细纵纹。有特异芳香气,味辛而微苦。

 

鉴别方法

树皮横切面:木柱细胞数列,壁厚,木化。皮层细胞有纹孔,含棕色内含物及草酸钙小方晶;石细胞少数,散在。中柱稍部位石细胞断续散在,石细胞类图形或长圆形,长44~80μm,直径32~45μm,壁厚8~16μm,有的和纤维来伴随。射线1~2列;多数韧皮部细胞含有棕色物。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归胃;脾;肝经。

 

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通脉。主治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血痢肠风。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外敷。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香桂皮
分类: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