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头花 中药象头花为天南星科植物象头花的块茎

象头花的功效与作用: 散瘀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食积胃痛;乳痈;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象头花

拼音名:Xiang Tou Hua

别名:母猪半夏,岩芋,独叶半夏,大半夏,狗爪南星,岩半夏,红半夏,野芋头,南星,野磨芋,三不跳,山半夏,小独脚莲,红南星。

中药象头花为天南星科植物象头花块茎。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象头花,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l-6厘米或更大,周围有多数直径l-2厘米的小块茎,均肉红色。鳞叶2~3,被外形,膜质,最内的长13~20厘米,淡褐色,带紫色斑润,包围叶柄及花序柄,上部分离。叶1,叶柄长20~50厘米,肉红色。幼株叶片轮廓心状箭形,全缘,腰部稍狭缩,两侧基部近圆形;成年植株叶片绿色,背淡,近革质,3全裂,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中裂片卵形,宽椭圆形或近倒卵形,基部短楔形至近截形,骤狭渐尖,长7~23厘米,宽6~22厘米,侧裂片偏斜,椭圆形,比中裂片小,基部楔形,均全缘;侧脉5~10对,集合脉距边缘3~6毫米,有明显的网脉。花序柄短于叶柄,肉红色,花期直立,果期下弯180°。佛焰苞污紫色,深紫色,具白色或绿白色宽条纹,管部长4~6厘米,圆筒形,粗1.2~2厘米,喉部边缘反卷;檐部下弯成盔状,渐尖,有长5~6厘米以上的线形尾尖,下垂;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紫色,长圆锥形,花疏,长1.5~4厘米,粗2.5~6毫米,雄花具粗短的柄,花药2~5,药室球形,顶孔开裂,附属器绿紫色,圆锥状,长3.5~6厘米,由中部以下开始下弯,有时几弯成圆圈;雌花序圆柱形,长1.2~3.5厘米,粗0.8~2厘米,花密,子房绿紫色,顶部扁平,近五角形,下部棱状楔形,柱头明显凸起。浆果绿色,干时黄褐色,倒圆锥形,长1.2厘米,粗5毫米;种子l-2,倒卵形或卵形,淡褐色,骨质,表面泡沫状。花期5~7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块茎扁平,主块茎上周边着生数个突出的小侧芽,略似爪,直径l-6厘米,表面深棕色;质坚硬,角质。气微,味微辛,麻。

 

药理作用

象头花水浸液20克/千克给小鼠腹腔注射可因抽搐死亡,氯仿或甲醇部分也有毒性。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大毒。

 

功效与作用

散瘀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食积胃痛;乳痈;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适量,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宜忌

内服宜慎。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