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草 中药鸭舌草为植物鸭舌草的全草

鸭舌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主治肺热咳喘;感冒高热;百日咳;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咳血;吐血;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鸭舌草

拼音名:Ya She Cao

英文名:Sheathed Monochoria, Herb of Sheathed Monochoria

别名:薢草,薢荣,接水葱,鸭儿嘴,鸭仔菜,鸭儿菜,香头草,猪耳菜,马皮瓜,肥猪草,黑菜,少花鸭舌草,合菜,水玉簪,鹅仔菜,湖菜,鸭娃草,肥菜,鸭仔菜,鸭嘴菜。

中药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鸭舌草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鸭舌草,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茎较短,近直立。叶互生;叶柄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叶片卵状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或略呈心形。总状花序从叶鞘中抽出,花序柄短,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3~6朵;花被钟状,6深裂,蓝紫色;雄蕊6,内有1枚较大,花药基部着生,顶裂;子房3室。蒴果长卵形,长约12毫米,室背开裂,种子多数。花果期8~9月。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主治肺热咳喘;感冒高热;百日咳;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咳血;吐血;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

 

药材处方

  • 《陕西中草药》离骨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 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 。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 可咽下,以免中毒。
  • 江西《草药手册》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
  • 《江苏药材志》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
  • 江西《草药手册》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
  • 《福建中草药》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
  • 《福建中草药》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 《福建中草药》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脸。
  • 《福建中草药》治丹毒,痈肿,疗疮:鲜少花鸭舌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 江西《草药手册》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
 

各家论述

  •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 《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 《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 《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 《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
  • 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中,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