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 中药野百合为豆科植物野百合的全草

野百合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痢疾,疮疖,小儿疳积。近试用于治疗癌症。 《植物名实图考》:治肺风。《福州草药》:治痢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消积。
 

野百合

拼音名:Ye Bai He

别名:佛指甲,狸豆,芝麻响铃铃,农吉利,狗铃草,蓝花野百合,山油麻,野芝麻。

中药野百合为豆科植物野百合全草。夏,秋季采集。

 

原形态

野百合,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100厘米,被紧贴稍长的毛,毛略粗糙。单叶,线形或披针形,叶片大小变化很大,长2.5~8厘米,阔0.5~1厘米,两端狭尖,先端通常有束状毛,上面略被毛或几无毛,下面披丝光质毛;几无叶柄;托叶极细小,刚毛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2~20朵,花朵密集一起。苞片及小苞片极相似,线形;小苞片着生于花梗上部,均被略粗糙的长毛;花梗极短,结果时下垂:花萼长10~15毫米,密被棕黄色长毛,萼齿先端尖;花冠蝶形,紫蓝色或淡蓝色,约与花萼等长,旗瓣圆形,翼瓣较旗瓣短,倒卵状矩圆形,龙骨瓣与翼瓣等长,内弯,具喙;雄蕊10,单体,花药2型;子房无柄,花柱细长。荚果无毛,长圆形,约与花萼等长;种子10~15颗。花期9月。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野百合碱对小鼠肉瘤-180,白血病L615,大鼠瓦克癌-256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种后24小时开始治疗),其中以对瓦克癌-256疗效最为显着。另有报告,对S37抑制率为54~75%。如在野百合碱母核氮原子上引入氧原子,毒性可降低,但对肉瘤-180的抑制率亦随之降低。临床试用于皮肤癌及子宫癌有较好的疗效,对白血病亦有一定效果。此生物碱为双稠吡咯啶类,其抗癌作用与烷化剂相似。

体内过程:野百合碱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都很快出现于血液中,口服者虽吸收快,但吸收峰低,一次给药后经72小时尚能测出野百合碱及其代谢物,说明有明显的蓄积性,主要积聚于肝,肺,肾。主要排泄途径为尿,72小时尿中排出量为8.34~17.01%,粪便中未能检出。癌症病员用药过程中或停药22~90天后,在尿中仍不断排出。利尿剂可促进其排泄。

其他作用:野百合碱对麻醉狗有持久和显著的降低血压作用,并能抑制离体兔心,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兔,豚鼠的回肠,大白鼠和豚鼠的子宫,狗气管链),这些作用不因阿托品而减弱。

 

药材毒性

野百合碱毒性极大,大鼠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134±11.6毫克/公斤,动物均表现全身出血,肝脏明显浊肿充血。大白鼠(30毫克/公斤/7天),狗(18毫克/公斤/10天)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白细胞与血小板轻度下降。给犬高剂量(62.5毫克/公斤/7天后改为122.5毫克/公斤)则出现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数降低;肝,肺受损害较严重。大白鼠高剂量(80毫克/公斤/天)亚急性毒性试验,转氨酶呈进行性升高,白蛋白结合能力下降,肝脏储铜量升高,腹水病鼠的门静脉压上升,抑制肝细胞的有丝分裂,并使肝脏中出现巨细胞。二巯基丁二钠(抗放射药),左旋半胱氨酸盐酸盐对野百合碱引起的大鼠毒性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抗癌作用也被轻度削弱。美丽野百合的毒性因动物种属而有很大差异。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痢疾,疮疖,小儿疳积。近试用于治疗癌症。

  • 《植物名实图考》:治肺风。
  • 《福州草药》:治痢疾。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消积。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药材处方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子:野百合鲜全草加糖捣烂,或晒干研粉外敷;或水煎外洗。亦可配紫花地丁,金银花各五钱,水煎服。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黄疸,疳积:野百合全草一两,水煎服。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毒蛇咬伤:野百合鲜全草捣烂外敷。
 

备注

野百合在四川地区作响铃草使用。参见响铃草条。

 

摘录于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