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豇豆 中药野豇豆为豆科豇豆属植物野豇豆的根

野豇豆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主治风火牙痛,咽喉肿痛,腮腺炎,疮疖,小儿麻疹余毒不尽,胃痛,腹胀,便秘,跌打肿痛,骨折。
 

野豇豆

拼音名:Ye Jiang Dou

别名:野马豆,山豆根,山马豆,山土瓜。

中药野豇豆为豆科豇豆属植物野豇豆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野豇豆,多年生攀援或蔓生草本。根纺锤形,木质;茎被开展的棕色刚毛,老时渐变为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基着,长3~5毫米,基部心形或耳状,被缘毛;小叶膜质,形状变化较大,卵形至披针形,长4~9(~1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通常全缘,少数微具3裂片,两面被棕色或灰色柔毛;叶柄长1~11厘米;叶轴长0.4~3厘米;小叶柄长2~4毫米。花序腋生,有2~4朵生于花序轴顶部的花,使花序近伞形;总花梗长5~20厘米;小苞片钻状,长约3毫米,早落;花萼被棕色或白色刚毛,稀变无毛,萼管长5~7毫米,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上方的2枚基部合生;旗瓣黄色、粉红或紫色,有时在基部内面具黄色或紫红斑点,长2~3.5厘米,宽2~4厘米,顶端凹缺,无毛,翼瓣紫色,基部稍淡,龙骨瓣白色或淡紫,镰状,喙部呈180°弯曲,左侧具明显的袋状附属物。荚果直立,线状圆柱形,长4~14厘米,宽2.5~4毫米,被刚毛;种子10~18颗,浅黄至黑色,无斑点或棕色至深红而有黑色之溅点,长圆形或长圆状肾形,长2~4.5毫米。花期7~9月。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主治风火牙痛,咽喉肿痛,腮腺炎,疮疖,小儿麻疹余毒不尽,胃痛,腹胀,便秘,跌打肿痛,骨折。

 

使用方法

3~5钱。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野豇豆之变种云南野豇豆Vigna vexillata (L.)Ben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又称山马豆,山豆根,野汤豆,野萝卜,细活血。亦以根入药,效用类似。

 

摘录于

《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信息

名称:野豇豆
分类:根茎类
别名:野马豆山马豆山豆根山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