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不扑 中药鹰不扑为植物虎刺木的根

鹰不扑的功效与作用: 散瘀;祛风;利湿;解毒。主治湿热黄疸;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淋浊;痢疾;水肿;白带;头痛;胃脘痛;咽喉肿痛;乳痈;瘰痈;无名肿毒。
 

鹰不扑

拼音名:Ying Bu Pu

英文名:Root of Spine Aralia

别名:小郎伞,鸟不宿,刺老包,不安丹,鸟不站,小鸟不企,症状登追,雷公刺,土花椒,百鸟不落,雷公木。

中药鹰不扑为五加科植物虎刺木根皮枝叶。楤春,夏季采收枝叶,秋后采收根或根皮,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有刺灌木,有时藤状,高1~4米,芭上刺长4毫米以下,基部宽扁,先端通常弯曲。叶互生;叶柄长25~40厘米;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截形或斜形,叶为三回羽状复叶,长60~100厘米;叶轴和羽片轴疏生细刺,每羽片有小叶5~9,叶轴各节有1对小叶,小叶片卵状长圆形至卵形,长4~11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略偏斜,两面疏生小刺,下面密生短柔毛,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侧脉约6对。花序顶生,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形圆锥花序,长达50厘米,主轴和分枝有短柔毛或无毛,疏生钩曲短刺;伞形花序睦径2~4厘米;总花梗长1~5厘米,有刺和短柔毛;花梗长1~1.5厘米,有细刺和粗毛;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尖,长2~4毫米;小苞片线形,外面密生长毛;萼筒边缘有5个三角形小齿;花白色,直径约4毫米,花瓣5;子房5室,花柱5,分离而外弯。核果球形,乐果状,黑色,直径约4毫米,有5棱,具必存花柱。花期8~9月,果期9~11月。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常分枝,弯曲,长30~45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栓皮易脱落,脱落处呈暗褐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具横向凸起的皮孔和圆形的侧根痕。质硬,易折断,粉性,断面皮部暗灰色,木部灰黄色或灰白色,有众多小孔(导管)。气微,味微苦,辛。

 

性味与归经

味苦;辛;性平。

 

功效与作用

散瘀;祛风;利湿;解毒。主治湿热黄疸;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淋浊;痢疾;水肿;白带;头痛;胃脘痛;咽喉肿痛;乳痈;瘰痈;无名肿毒。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拌酒炒热敷;或煎汤熏洗。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药材处方

  • 《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鹰不扑枝叶,红龙船花叶,鸡爪风叶,爬山虎各适量。煎水洗患处。
  • 《广西中草药》治跌打肿痛:鹰不扑半斤。用好酒三斤浸七天,外搽患处。每日服药酒三次,每次五钱至一两。或取鹰不扑鲜根适量,捣烂,酒炒,敷患处。
 

各家论述

  •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散瘀消肿,抗菌止痛。治跌打损伤,痈,疖,肝炎,肾炎,前列腺炎,急性关节炎,胃病,腹泻,痢疾,白带。
  • 《广西中草药》消肿,祛风湿。治跌打,风湿疼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