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 中药云芝为真菌彩绒革盖菌的子实体

云芝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
 

云芝

拼音名:Yun Zhi

别名:杂色云芝,黄云芝,红见手,千层蘑,彩纹云芝,灰芝,多色牛肝菌,瓦菌,彩云革盖菌

中药云芝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子实体。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彩绒革盖菌 子实体一年生。革质至半纤维质,侧生无柄,常覆瓦状叠生,往往左右相连,生于伐桩断面上或倒木上的子实体常围成莲座状。菌盖半圆形至贝壳形,(1~6)cm×(1~10)cm,厚1~3毫米;盖面幼时白色,渐变为深色,有密生的细绒毛,长短不等,呈灰,白,褐,蓝,紫,黑等多种颜色,并构成云纹状的同心环纹;盖缘薄而锐,波状,完整,淡色。管口面初期白色,渐变为黄褐色,赤褐色至淡灰黑色;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毫米间3~5个,后期开裂,菌管单层,白色,长1~2毫米。菌肉白色,纤维质,干后纤维质至近革质。孢子圆筒状,稍弯曲,平滑,无色,(1.5~2)μm×(2~5)μm。

 

药材性状

子实体无柄。菌盖扇形,半圆形或贝壳形。常数个叠生成覆瓦状或莲座状,直径1~10厘米,厚1~4毫米,表面密生灰,褐,蓝,紫,黑等颜色的绒毛,并构成多色的狭窄同心性环带,边缘薄,全缘或波状,管口面灰褐色,黄棕色或浅黄色,管口类圆形或多角形,部分管口齿裂,每1毫米间3~5个。革质,不易折断。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云芝菌体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可加强其吞噬作用,对环磷酰胺引起的脾脏萎缩具有对抗作用。云芝菌体多糖及滤液多糖能使胸腺缩小,脾重增加。有人认为和文献报道的短小棒状杆菌的作用颇相类似。国产云芝胞内多糖明显增加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活性,明显增加小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云芝多糖肽(PSP)100~800μg/ml 能使淋巴细胞明显增殖,小鼠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25毫克/千克抑制活化T细胞产生白介素2(IL-2)和T细胞中介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如同时给予PSP25毫克/千克,连续5天,可对抗上述免疫抑制效应。PSP10~100μg/ml浓度时可使人外周白细胞产生α-和γ-干扰素(IFN)的能力较对照组提高8倍和4倍。此外,PSP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云芝多糖(PSK)对用60Co200γ全身一次照射,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明显增加被照射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和脾指数,认为对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干扰素诱生和促诱生的试验结果表明,云芝多糖肽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与它具有干扰素诱生和促诱生能力有关。大鼠连续口服云芝多糖肽20克/千克/天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血清IgG滴度明显升高,还可取消大鼠隔日服环磷酰胺400毫克/千克对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抑制。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到,云芝多糖经腹腔注射后,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对叔丁基氢过氧化物损伤的抵抗力。云芝多糖处理的巨噬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基础活力显着提高,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作用下,云芝多糖处理的巨噬细胞仍有较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说明云芝多糖作为免疫刺激剂具有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保护巨噬细胞抵抗活性氧损伤的作用。服用云芝多糖的恶性肿瘤患者,其T3,T4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计数,均较眼药前显着增加,认为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应调节剂。云芝多糖对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LDL)损害小鼠巨噬细胞造成的脂肪堆积,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巨噬细胞泡沫样变性,提高巨噬细胞反应能力。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回升作用,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可显着提高脾细胞产生的IL-2,淋巴毒素和γ-干扰素的水平,显着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和IL-1的能力。

抗肿瘤作用:云芝多糖(PSK)对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和腺癌755均有抑制作用。肿瘤移植前10天给小鼠服用云芝提取物,对小鼠移植后12天的腹水型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移植后22天抑瘤作用减弱。不同地区的野生云芝提取物进行比较,无论陕西云芝或长白山云芝,对S180都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云芝菌株在真菌体内积累多糖,还向培养液分泌胞外多糖,前者是葡聚糖,能抑制小鼠S180,并对巨噬细胞有激活作用。后者为多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活化作用,但无明显抑瘤作用。粗制品如云芝菌丝热水提取物,对S180抑制率为77.5%,精制品活性加大,对S180抑制率达99.3%。由于PSK能明显抑制动物多种肿瘤,抗瘤谱较广,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故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并已有许多资料证明其抗瘤作用是确定的。PSK由于提取方法不同,抑瘤率有所差别,实验表明:氧化还原及部分水解法提取的多糖,抑瘤作用较强。经气化,还原提取的多糖能显着延长生存率。

陕西云芝提取物对皮下移植的腹水肝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没有激发增强作用,吞噬活性较低,但对S180,巨噬细胞受到激活,吞噬功能增强,说明对不同肿瘤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PSK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云芝多糖肽(psp)可使小鼠血清溶血素,IgG,补体C3明显提高,对S180的抑瘤率为35%-69%。抑瘤率比PSK低。PSP1~2克/千克,连续给药15~20d.对裸鼠人肺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70%,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未见血液和体重变化等毒副反应。从PSP粗浸膏中分离到新的小分子肽,相对分子质量10K较PSP(100K)为小,对人的白血病细胞HL-60,直肠瘤细胞LS174~T,肝癌细胞SMMU7721和胃癌细胞SCG7901具有强大的细胞毒作用。对HL60的IC50为30μg/ml,小分子肽对白血病细胞和SCG7901的抑制率明显高于PSP和PSK组,在增加白细胞数和IgG水平上亦具有增强免疫的效果。于接种前2星期使用,可减轻接种癌细胞裸鼠瘤块的发生。PSk作为化学预防剂,可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加强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作用,有抗畸变,预防染色体损伤和免疫调节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实验证明云芝多糖(PSK)能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PSK组主动脉粥样斑块表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心壁内冠状动脉大,中分支的狭窄程度也轻于对照组。PSK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强巨噬细胞硒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基因表达。提高巨噬细胞免疫反应能力和抑制其泡沫样变性,对抑制动脉硬化有有益的作用,可减轻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对已形成粥样硬化的家兔,也有治疗作用。实验证明PSK能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对乙酰低密度脂蛋白(ac LDL)的结合,内移和降解,整体发挥降脂,抗动脉硬化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云芝多糖(PSK)能改善小鼠和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SK能增强戊巴比妥的催眠作用,云芝多糖肽(PSP)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抑制小鼠的痛反应,但起效慢,持续时间长。

其他作用:

  • 降血糖作用:小鼠血糖高达362.4毫克/100毫升,用云芝多糖(PSK)后可降至126.6毫克/100毫升,对正常血糖无影响。对正常小鼠注射四氧嘧啶后血糖升高355.6毫克/100毫升,如预先给予PSK,则血糖仅上升至209毫克/100毫升,表明具有防治血糖升高作用。
  • PSP对大鼠应激性,幽门结扎型,醋酸型和吲哚美辛(消炎痛)型等实验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PSK含多种氨基酸,糖肽及多种微量元素钙,锗,镁,铁,锌等。云芝胞内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肝炎作用,可改善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PSK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PSK和云芝胞内多糖,可显着保护流感病毒静脉感染所致死亡和肝脏病理损伤。对小鼠疱疹病毒静脉注射所致死亡和肝病变有23.8%-28.6%的保护作用。
  • PSk可明显增加果蝇的吃食次数,交配次数和第一子代的仔蝇数。并延长雌蝇的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但对雄蝇作用较差,并不延长平均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
  •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表明:PSK和我国提取的PV-1对致突变剂环磷酰胺引起的染色体损伤有对抗作用。对香烟烟雾染毒致突变也有对抗作用。PSK对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 PSK具有防止氧化损伤和抗伤害作用。对巴豆油,烟雾和内毒素等物质的致炎有对抗作用,对氯化钡致心律失常,肾上腺素诱发急性肺水肿小鼠能显着延长其存活时间和存活率。

毒性及不良反应:云芝多糖肽(PSP)小鼠腹腔半数致死量为300.36毫克/千克,口服最大耐受量为20克/千克,尚未见小鼠死亡,说明其最小致死量MLD>20克/千克。大鼠口服PSK1.5克/千克(为临床剂量的130倍),连续60天,20只大鼠无一死亡,表明口服用药无长期毒性反应。实验表明PSK为一毒性很低的物质,也无致突变作用。

 

药材鉴别

取云芝粗粉2克,加水20毫升,水浴加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2毫升,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水浴上加热5分钟,生成红色沉淀。(检查还原糖)

云芝纵切面置解剖镜下观察,皮壳外侧为绒毛层,为长短不等的菌丝,菌丝不分枝;皮壳菌丝排列紧密,菌丝胞腔含有众多色素颗粒。菌肉层厚,无色,菌丝紧密排列。最下方为菌管层,菌管排列整齐。

粉末特征:孢子圆筒形,稍弯曲,大小不匀,长5~7μm,直径2~3μm,外壁平滑,无色,内壁浅褐色。绒毛菌丝无色,单个或数个相连,不分枝,直径3~5μm,壁上有多枝颗粒状物质。骨架菌丝较粗,直径5~7μm,不分枝,壁较平直,无色。生殖菌丝直径3~4μm,不分枝,壁平直,极薄,透明。缠绕菌丝较细,直径1.5~4μm,常弯曲。

 

性味与归经

甘;淡;微寒;归肝;脾;肺经。

 

功效与作用

健脾利湿;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抗肿瘤。主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多种肿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宜煎24小时以上。或制成片剂,冲剂,注射剂使用。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