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 中药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或不育果实

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皂荚

拼音名:Zao Jia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Fruit

别名:鸡栖子,皂角,大皂角,乌犀,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

中药皂荚为豆科植物皂荚果实不育果实。前者称皂荚,后者称猪牙皂。栽培5~6年后即结果,秋季果实成熟变黑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

皂荚,乔木,高达15厘米。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厘米,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厘米;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厘米,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皂荚,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长15~20厘米,宽2~3.5厘米,厚0.8~1.5厘米,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基部渐狭而略弯,有短果柄或果柄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摇之有响声,质硬,剖开后,果皮断面黄色,纤维性。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气特异,有强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为佳。

猪牙皂,果实国柱形,略扁,弯曲作镰刀状,长4~12厘米,直径0.5~1.2厘米。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裂纹,先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痕。质硬脆,断面棕黄色,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纤维性,内果皮粉性,中间疏松,有灰绿色或淡棕黄色丝状物。纵向剖开可见整齐的凹窝,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刺激性,味微苦,辛,粉末有催嚏性。以个小,饱满,色紫黑,有光泽,肉多而粘,断面淡绿色者为佳。

 

药理作用

皂甙的一般特性:含皂甙的植物颇多,至少有50个不同科的400种植物含有之。它能降低表面张力。其溶液(1:10000)振摇时,则溶液中每个气泡的表面皆可被皂甙包围而形成一薄膜,故泡沫持久不灭。同样,遇油类物质亦可借皂甙薄膜而形成乳剂。它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件,而成为一般原浆毒。对胆甾醇有特别的亲和力,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作用于血细胞表面的类脂质),胆甾醇可对抗其溶血作用。

祛痰作用:含皂甙类的药物,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产生祛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在猫身上,皂荚确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但较桔梗,前胡为差,持续时间较短。

抗菌作用:在试管中,皂荚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3)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美国皂角中所含之三刺皂荚碱(Triacanthin)有罂粟碱样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煎剂1克/千克给猫灌胃,能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有祛痰作用。0.25%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1:3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药材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很强,高等动物对它一般很少吸收,故主要为对局部粘膜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等。但如服用剂量过大或胃肠粘膜有损伤或注射给药,均可产生全身毒性,血细胞溶解;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呼吸中枢麻痹即导致死亡。国内曾报告有服皂荚煎剂(200克加老醋1杯)中毒死亡者。大量皂荚中所含之皂甙不仅刺激胃肠粘膜,10分钟后即呕吐,以后有腹泻;而且腐蚀胃粘膜,发生吸收中毒。

 

鉴别方法

猪牙皂果实(中部)横切面:外果皮1列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外具角质层。中果皮外侧有石细胞组成的断续环带,维管束常斜向排列,纤维束多位于维管束内侧或外侧,草酸钙棱晶常见于石细胞群及维管束旁的薄壁细胞中,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中果皮内侧有厚壁性孔纹细胞1至数列,类方形或长方形,其内外侧常伴有少量纤维束。内果皮厚,白色,由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可见少数草酸钙小簇晶。

理化鉴别 :

  • 取皂荚粉末0.5克,加乙醇5毫升,煮沸2~3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0.5毫升,置小瓷血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滴,搅匀,加硫酸2滴,浙呈红紫色。(检查三萜类皂甙)
  • 取生理盐水稀释的2%新鲜兔血1毫升,沿管壁加入皂荚生理盐水浸液(l:0.1克)若干,迅速发生溶血现象。(检查皂甙)

薄层色谱:取皂荚粗粉1克,加甲醇30毫升,加热回流6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溶于20毫升水中,用乙醚提取2~3次,回收醚液,水层再用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少量甲醇溶解,作供试液,以皂甙C(GSaC)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以正丁醇-乙醇一氟水(10:2:5)展开,用20%磷银酸乙醇液喷雾后,于120℃烘烤10分钟,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深蓝色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辛;咸;性温;有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使用方法

内服:1~3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搐鼻;或煎水洗;或研末掺或调敷;或熬膏涂;或烧烟熏。

 

用药宜忌

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 《本经逢原》:按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
  • 《本草图经》:疏风气。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