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白皮 中药梓白皮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的韧皮部

梓白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主治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
 

梓白皮

拼音名:Zi Bai Pi

英文名:Root-bark of Ovate Catalpa

别名:梓皮,梓木白皮,土杜促,梓树皮,梓根白皮。

中药梓白皮为紫葳科植物根皮的韧皮部。全年均可采,晒干。

 

原形态

梓,乔木,高达15米。树冠伞形,主干通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常带紫色,具稀疏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叶柄长6~18厘米;叶片阔卵形,长宽近相等,长约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浅波状,常3浅裂,两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无毛,侧脉4~6对,基部掌状脉5~7条。顶生圆锥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长12~28厘米;花萼2唇开裂,长6~8毫米,绿色或紫色;花冠钟状,淡黄色,内面具2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点,长约2.5厘米,直径约2厘米;能育雄蕊2,花丝插生于花冠筒上,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形,柱头2裂。蒴果线形,下垂,长20~30厘米,粗5~7毫米。种子条椭圆形,长6~8毫米,两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根皮呈块片状,卷曲状,大小不等,长约20~30厘米,直径2~3厘米,厚3~5毫米。外表面栓皮易脱落,棕褐色,皱缩,有小支根痕;内表面黄白色,平滑细致,具细网状纹理。折断面不平整,纤维性,撕之不易成薄片。气微,味淡。以皮块大,厚实,内面色黄者为佳。

 

药理作用

梓实水溶性提取物及果皮,种子提取物,对小白鼠,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并使电解质的排出增加。从梓实中提出有利尿作用的甙。在大鼠利尿实验中,脱-对-羟基苯甲酰梓甙的作用强于梓甙,前者主要表现为钠利尿,后者为氯利尿。大白鼠尿酸性者,二种甙的利民作用减弱,尿碱性者利尿作用增强,两种甙对双侧肾上腺切除的大鼠均表现钠利尿。对大鼠碳酸酚酶无抑制作用,对循环系统几无影响,毒性弱,其利尿作用乃由于对肾小管的影响所致。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归胆;胃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主治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5~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药材处方

  •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亦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 《补缺肘后方》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 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
  • 《四川中药志》治肾脏炎浮肿: 梓根白皮,梓实玉蜀黍须。水煎服。
 

各家论述

  • 《本经逢原》:梓皮,能利太阳,阳明经湿热,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之,其治温病复伤寒饮,变为胃YE者,煮汁饮之,取其引寒饮湿邪下泄也。
  • 《本经》:主热,去三虫。
  • 《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 《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 《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YE,煮汁饮之。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梓白皮
分类:皮类
别名:梓皮梓根白皮梓树皮梓木白皮土杜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