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藤 中药白毛藤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白毛藤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石症;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痛;妇女湿热带下;小儿高热惊搐;痈肿瘰疬;湿疹瘙痒;带状疱疹。
 

白毛藤

拼音名:Bai Mao Teng

英文名:Bittersweet Herb

别名:苻,彀菜,鬼目草,白草,毛葫芦,葫芦藤,白幕,排风,排风草,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风,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见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稍,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蜀羊泉,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

中药白毛藤为茄科植物白英全草。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英,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3厘米;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约1厘米,熟时红色。种子近盘状,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等,长可达1.2米,直径2~7毫米。表面黄绿色至棕绿色,密被灰白色柔毛,粗茎通常毛较少或无毛。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暗绿色,展平后戟形或琴形,被毛茸;叶柄长1~3厘米。有时附黄绿色,或暗红色的果实。茎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生,髓部白色或中空;中质脆易碎。气微,味苦。

以茎粗壮,叶绿,无果者为佳。

 

鉴别方法

茎横切面:表皮外侧附腺毛和非腺毛。皮层较厚。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维管束双韧型,韧皮部狭窄。髓部有的细胞含砂晶。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密被腺毛和非,柄1~5细胞,有的细胞缢缩;非腺毛4~6细胞,顶端稍钝;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6个。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蜀羊泉(千年不烂心Solanum dulcamara L.的全草)和红枣以1:1混合制成煎剂,糖浆剂对小白鼠艾利虚腹水癌及梭形细胞肉瘤的实体型及腹水型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对子宫颈癌有效,但重复率低,进一步用相当生药40,80,120克/千克/天的煎剂及小剂量递增的给药方法,均无明显抗小鼠梭形细胞肉瘤实体型,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及肉瘤180的作用,但醇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则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β-苦茄碱。

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影响:根据溶血素及血清蛋白含量的测定,蜀羊泉及红枣对促进机体的抗体形成,以及蛋白(尤其是γ-球蛋白)的合成有一定作用,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的免疫生物学反应。

其他作用:蜀羊泉碱均有某些抗真菌作用,但不及番茄碱。其中所含之龙葵碱的作用见“龙葵”条。蜀羊泉有制欲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寒;小毒归肝;胆;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石症;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痛;妇女湿热带下;小儿高热惊搐;痈肿瘰疬;湿疹瘙痒;带状疱疹。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鲜者30~60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涂。

 

用药宜忌

《闽东本草》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各家论述

  • 《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茄癣虫。
  • 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 《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
  • 《开宝本草》别本注,茎叶煮粥极解热毒。
  • 《百草镜》除骨节风湿痛。
  • 王安卿《采药志》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 《纲目拾遗》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治疬cuan,用煮牛肉精者食之。清湿热,治黄疸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 《植物名实图考》治腰痛。
  • 《分类草药性》治惊风,咳嗽。
  • 《药材学》清热解毒。治恶疮,漆疮。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