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 中药白藤为棕榈科植物白藤的全株

白藤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解毒;杀虫。主治慢性胃炎;黄疸型肝炎;跌打肿痛;骨折;疔疮;湿疹;疥疮;蛔虫病。
 

白藤

拼音名:Bai Teng

英文名:all-grass of Fourfinger Rattanpalm,Bonati Millettia

别名:大发汗,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

中药白藤为棕榈科植物白藤全株。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白藤, 有刺藤本。叶羽状全裂,长45~50厘米,先端不具纤鞭;裂片每侧7~11片,顶端的4~6片常聚生,两侧的单生或2~3片成荣,未间的距离比较疏;叶柄短;叶线形,披针形或倒被针形,长10~20厘米,宽1.7~2.5厘米,先端和边缘具刚毛状刺,有3~5条叶脉;叶轴被长或短的疏刺;叶鞘上稍具囊状凸起,无刺或偶有稀疏小别,幼龄时具丝状纤鞭。花单性,雌雄异株;肉穗花序纤细,鞭状,总轴上被分又或不分灵的倒刺,总轴上的佛焰苞管状,无刻或被稀疏的小刺,分枝2~3,每一分枝上有小穗状花序2~7个,雄花序部分三回分枝,长约50厘米;雄小穗状花序长6~13Cn。,其上每边有花5~20朵;雄花:花导杯状,长约25毫米,浅3裂,裂齿三角形,具条纹;花瓣长圆形,长3.5~4毫米;雄蕊6;雌花序:回分枝,先端延伸为具爪的纤鞭;雌花小,长3~4毫米;花幕基部圆筒形,具3裂片,具条纹;花冠裂片稍长于花导裂片且较狭。果实球形,直径8~10毫米,先端有小锥状的椽,鳞片21~23纵列,中间有沟槽,淡黄色,先端褐色。种子为不整齐的球形,直径6毫米,背面具粗糙的小瘤状突和沟或洼穴,种脊面中央有合点孔穴,胚乳近均匀或浅嚼烂状,胚基生。花,果期5~6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平;归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

活血散瘀;解毒;杀虫。主治慢性胃炎;黄疸型肝炎;跌打肿痛;骨折;疔疮;湿疹;疥疮;蛔虫病。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2~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宜忌

《广西发话药简编》用于驱蛔虫时,忌吃肉腻食物。

 

各家论述

  • 《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止血,发散,解表。
  • 《云南中草药》:止血,接骨,发汗,祛风。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白藤
分类:全草类
别名:白花藤断肠叶大毛豆大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