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骨草 中药驳骨草为植物笔管草的全草

驳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明目;清热;利湿;止血。主治目赤胀痛;黄疸型肝炎;翳膜遮睛;淋病;尿血;崩漏。
 

驳骨草

拼音名:Bo Gu Cao

英文名:Herb of Siam Psychotria

别名:木贼,节节草,豆根草,接骨蕨,马人参,虾公脚,马浮草,小功劳,笔塔草,笔头草,塔草,毛筒草,锁阳草,全生草,博节草,土木贼,木贼草,斗眼草。

中药驳骨草为木贼产植物笔管草全草。秋季选择身老体大者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黑褐色。茎一型,不分枝或不规则的分枝,通常高可达1米,直径2~15毫米,中空,表面有脊和沟,脊6~30条,近平滑,沟中有2组分离的气孔;小枝1条,或2~3条一组,很少4~5条的,小枝也可能再分枝。叶鞘常为管状或漏斗状,紧贴,顶部常为棕色,鞘齿狭三角形,上部膜质,淡棕色,早落,留下截形基部,因而使鞘之顶端近全缘,叶鞘的脊部扁平。孢子囊穗顶生,长1~2.5厘米,先端短尖或小凸尖。

 

药材性状

茎淡绿色至黄绿色,长约50厘米,有细长分枝,表面粗糙,有纵沟,节间长5~8厘米,中空。叶鞘呈短筒状,紧贴于茎,鞘肋背面平坦,鞘齿膜质,先端钝头,基部平截,有一黑色细圈。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

味苦;凉;甘;归肺;肝;脾;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明目;清热;利湿;止血。主治目赤胀痛;黄疸型肝炎;翳膜遮睛;淋病;尿血;崩漏。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15~30克。

 

各家论述

  • 《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止痛。
  • 《广西药植名录》:根:止血,止咳,治跌打。叶:消肿,驱风。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