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中药蜂蜜为中华密蜂所酿的蜜糖

蜂蜜的功效与作用: 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风疹瘙痒;水火烫伤;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手足(军皮)裂。
 

蜂蜜

拼音名:Feng Mi

英文名:Honey

别名:石蜜,石饴,沙蜜,蜂糖,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

中药蜂蜜为蜜蜂科动物中华密蜂意大利蜜蜂所酿的蜜糖。蜂蜜采收多在春,夏,秋季进行。取蜜时先将蜂巢割下,置于布袋中将蜜挤出。新式取蜜法是将人工蜂巢取出,置于离 心机内,把蜜摇出过滤,除出蜂蜡和碎片及其他杂质即可。

 

原形态

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

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药材性状

蜂蜜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久置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药理作用

蜂蜜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有润滑性祛痰和轻泻作用。

 

药材鉴别

  • 酸度检查,取蜂蜜10克,加新沸过的冷水50毫升,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液(01.mol/L)4毫升,应显粉红色,10s内不消失。
  • 淀粉,糊精检查,取蜂蜜2克,加水10毫升,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红褐色。
  • 吸收度测主,取蜂密约5.0克,精密称定,置50毫升量瓶中,加水约25毫升溶解,加15%亚铁氰化钾溶液及30%醋酸锌溶液各0.5毫升,加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1滴消除泡沫),摇匀,用干燥滤约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0毫升,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具塞试管中,甲管加水5.0毫升,乙管加新制的0.2%亚硫酸氢钠溶液5.0毫升作空白,混匀,在284nm和33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收度差不行大于0.34。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治脘腹虚痛;肺燥咳嗽;风疹瘙痒;水火烫伤;肠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手足(军皮)裂。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涂敷。内服:冲调,15~30克;或入丸剂,膏剂。

 

用药宜忌

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

 

药材处方

  • 《千金方》治咳嗽: 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挑,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九,日三服。禁一切杂食。
  • 《干金方》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猪膏药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
  • 《济急仙方》治疗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徐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疗出,后以热醋汤洗去。
  • 《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慢性便秘: 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人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
  • 《现代实用中药》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
  • 《金固要瞅甘草粉蜜汤》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庭即止。
  • 《药性论》治口疮: 蜜浸大青叶含之。
  • 《上海常用中草药》解乌头毒: 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
  • 《肘后方》治男子阴疮: 蜜煎甘草末,涂之。
  • 《普济方》百花膏: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疯痂欲落不落者: 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预自落,且无疤瘢,亦不臭秽。
  • 《纲目》蜜酒治风疹,风癣: 沙蜜一斤,糯饭一厅,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
  • 《梅师集验方》治热油侥痛: 白蜜涂之。
  • 《伤寒论》治阳阴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 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 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鞭。 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 《补缺肘后方》治黯: 白蜜和茯苓,涂上。
 

各家论述

  • 《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 《名医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 《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 《本草拾遗》:主牙齿疳疮,目肤赤障,杀虫。
  • 《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