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 中药金箔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金箔的功效与作用: 镇心;安神;解毒;平肝。主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
 

金箔

拼音名:Jin Bo

英文名:Native gold

别名:金薄,金页。

中药金箔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原形态

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但很少见,常见的为颗粒状或树枝状的集合体。颜色金黄。条痕为光亮的金黄色。具极强的金属光泽。不透明。锯齿状断口。硬度2.5~3。比重15.6~18.3(纯金为19.3)。富延展性。有高度的传热及导电性。不溶于酸,能溶于王水。在空气中极稳定。

 

药材性状

金箔通常呈正方形薄片状,夹于面积相同的薄纸层中。淡金黄色。表面平坦,但具微细皱纹。不透明。具强金属光泽。质薄,易漂浮,并易皱折而破裂。气,味皆无。以完整,色亮黄,质菲薄,易漂浮者为佳。

 

商品规格

商品通常切成正方形,按其面积大小不同,分为6种规格:第1种为93.3毫米2;第2种为83.3毫米2;第3种为55毫米2;第4种为44.5毫米2;第5种为34毫米2;第6种为27.5毫米2。

 

鉴别方法

  • 取金箔少许,加王水,振摇,溶解后,溶液呈鲜黄色透明液体。(检查金)若有白色沉淀,表明金箔含有银。
  • 取金箔少量,加王 水,溶解后,溶液加热浓缩成稠厚液,再用水冲淡,加热,加氯化亚锡试液,溶液变为紫色,并有紫色沉淀。(检查金)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肺经。

 

功效与作用

镇心;安神;解毒;平肝。主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

 

使用方法

内服:入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外用:研末撒。

 

用药宜忌

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

 

各家论述

  • 《本草经疏》:《太清法》云,金性本刚,服之伤肌损骨。惟作箔入药,可为镇心安神之用。如或止因心气虚以致神魂不安,并无惊邪外入者,当以补心安神为急,而非金箔所能定矣。
  • 《本经逢原》:可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然须为箔,庶无重坠伤中之患。紫雪方用赤金叶子煎水,取制肝降痰逆也。若成块锭金及首饰之类,非特无味,且有油腻,良非所宜。
  • 《会约医镜》:金箔,能镇心辟邪。治癫狂惊悸,安魂魄,定风痫,坠痰涎,降邪火。凡邪盛于上,宜清宜降者,皆所当用。若阳虚气陷,滑泄清寒者,俱当避之。生金有毒,即箔亦不可多服。
  • 《药性论》:主小儿惊伤,五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
  • 《海药本草》:主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主利五藏邪气,补心,并入薄于丸,散服。
  • 《本草蒙筌》:除邪杀毒,却热驱烦,安魂魄,养精神,坚骨髓,和血脉,禁癫狂疾走,止惊悸风痫,幼科药作锭丸,必资此以为衣饰。
  • 《本草经疏》:磨细屑,挑开疔疮头上,没入,能拔疔根。
  • 《本草再新》:舒肝气,定心智,安魂魄,滋肾水,行经络,利关节,破积消疽,治小儿惊痫,痘疮诸毒。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药材信息

名称:金箔
分类:其它类
别名:金页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