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根 中药苦豆根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根

苦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肠燥湿;镇痛。主治湿热痢疾;肠炎泄泻;黄疸;湿疹;咽痛;牙痛;顽癣;烫伤。
 

苦豆根

拼音名:Ku Dou Gen

英文名:Herb of Sweetclover-like Milkvetch

别名:西豆根,苦甘草,粉豆根。

中药苦豆根为豆科植物苦豆子。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苦豆子,灌木,枝多成帚状,密被灰色平伏的绢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6~15厘米;小叶15~25,灰绿色,长圆形,长1.5~2.5厘米,宽7~10毫米,叶两面及叶轴均被绢毛,顶端小叶较小,带革质,先端钝,基部近圆,托叶小,钻形,宿存。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厘米;花密生;萼钟状,长约8毫米,萼齿短三角状,密生平贴绢毛;花冠蝶形,黄色,较萼长2~3倍,旗瓣先端微凹,基部渐窄或具爪,翼瓣具耳;雄蕊10,1/3~1/4合生。荚果串珠状,长3~7厘米,密生短细而伏的绢毛。种子多数,淡黄色,卵形。花期6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一般切成长15~20厘米的小段,直径0.8~2厘米。表面棕黄色至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及裂纹,具横向皮孔,有时有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淡黄色,平整的切面木质部作放射状排列,有裂隙。气微弱,味苦。

 

鉴别方法

根横切面:木栓层的外层常反卷。皮层及韧皮部散有草酸钙方晶及8~10个成束的纤维束。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射线宽2~5列细胞,木质部导管散列,直径76~112μm;木纤维数十个成,木薄壁细胞稀少。

  • 苦豆根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部即呈橙红色,久置不消失。(色素)
  • 取苦豆根粉末1克,用氨水湿润,加氯仿30毫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分成二等份。一份蒸干后用乙醇溶解并转移至5毫升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留作薄层定性用。另一份蒸干后用1%盐酸溶液10毫升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两试管中,一管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一管滴加碘化汞钾试液,产生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薄层色谱:取2块硅胶G薄层板,各板点上上述乙醇液及对照品氧化苦参碱,苦参碱,脱氢苦参碱。一块用氯仿一甲醇一氟水(50:6:3)展开,一块用苯一乙酸乙酯一丙酮一氨水(30:30:10:1)展开。以碘蒸气熏和改良碘化铁钾试液显色。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归肾经。

 

功效与作用

清肠燥湿;镇痛。主治湿热痢疾;肠炎泄泻;黄疸;湿疹;咽痛;牙痛;顽癣;烫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6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疼痛,四肢麻木。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苦豆根
分类:根茎类
别名:西豆根苦甘草粉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