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根 中药兰花根为兰科植物建兰的根

兰花根的功效与作用: 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杀虫。主治肺结核咯血;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热淋;带下;白浊;月经不调;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痔疮;蛔虫腹痛;狂犬咬伤。
 

兰花根

拼音名:Lan Hua Gen

别名:土续断,香花草,兰花草,兰根,幽兰根,山兰。

中药兰花根为兰科植物建兰寒兰;或台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建兰,陆生植物。叶2~6枚丛生,薄革质,带形,较柔软,弯曲而下垂,长30~50厘米,宽1~1.7厘米,略有光泽,先端渐尖,边缘有不甚明显的钝齿。花葶直立,高20~35厘米,较叶为短。通常有4~7花,最多达13朵花;花苞片在花序轴中上部者长不及1厘米,最下1枚达1.5厘米;花浅黄绿色,有清香气;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3厘米左右,宽5~7毫米,浅绿色,先端较绿,基部较淡,具5条较深 色的脉;花瓣较短,互相靠拢,色浅而有紫色斑纹;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浅黄褐色,唇盘中央具2条半月形褶片,白色,中裂片反卷,浅黄色带紫红色斑点。花期7~10月。

春兰,陆生植物。假鳞茎集生成丛。叶4~6枚丛生,狭带形,长20~40厘米,宽6~11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花葶直立,远比叶短,被4~5枚长鞘;花苞片长而宽,比子房连花梗长;花单生,少为2朵,直径4~5厘米,浅黄绿色,有清香气;萼片近相等。狭长圆形,长3.5厘米左右宽6~8毫米,先端急尖,中脉基部具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表,比萼片略短;唇瓣不明显3裂,比花瓣短,浅黄色带紫褐色斑点,先端反卷,唇盘中央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褶片。花期2~3月。

蕙兰,陆生植物。叶7~9枚丛生,直立性强,长25~80厘米,宽约1厘米,中下部常对褶,先端渐尖,基部关节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具明显透明的脉。花葶直立,高30~80厘米,绿白色或紫褐色,被数枚长鞘;总状花序具6~12余朵花;花葶片常比子房梗短,最下面1枚较长,长达3厘米;花浅黄绿色;萼片近相等,狭披针形,长3~4厘米,宽6~8毫米,先端锐尖;花瓣略小于萼片;唇瓣不明显3裂,短于萼片,侧裂片直立,有紫色斑点,中裂片椭圆形,上面具透明乳突状毛,边缘具缘毛,有白色带紫红色斑点,唇盘从基部至中部有2条稍弧曲的褶片。花期4~5月。

寒兰,陆生植物。叶3~7枚丛生,带形,直立性强,长35~70厘米,宽10~17毫米,先端渐尖,全缘或有时近先端具细齿,薄革质,略带光泽。花葶直立,近等于或长于叶,疏生5~10余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通常长13~28毫米,在最下面者长达4厘米;花梗连子房长2.5~4厘米;花色多变,有浓香气;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4厘米左右,宽4~7毫米,先端渐尖;花瓣较短而宽,向上外伸,中脉紫红色,基部有紫晕;唇瓣不明显3裂,侧裂片直立,半圆形,有紫红色斜纹,中裂片乳白色,中间黄绿色带紫斑,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褶片黄色,光滑无毛。花期10~12月。

多花兰,附生植物。假鳞茎粗壮。叶3~6枚丛生,直立性强,带形,通常长40厘米左右,宽1.5~3厘米,先端稍钩转或尖裂,基部关节明显,全缘。花葶直立,比叶短,花密集,多至50朵花;花苞片长约5毫米;花梗连子房长1.6~3厘米;花红褐色,无香气;萼片近相等,狭长圆状披针形,长2厘米左右,宽约5毫米,红褐色,中部略带黄褐色,边缘稍向后反卷;花瓣近等长于萼片,向两边开展,紫褐色带黄色边缘;唇瓣3裂,约等长于花瓣,上面具乳突,侧裂片近半圆形,直立,有紫褐色条纹,边缘紫红色,中裂片近圆形,稍反折,紫红色,中部有浅黄色晕,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褶片黄色。花期5~6月。

台兰,台兰与多花兰相似,但本种较矮小,叶片厚而光泽,花茎长15~30厘米,着花15~40朵,花形较小,深紫褐色,唇瓣白色,无香气。花期4~5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微寒。

 

功效与作用

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杀虫。主治肺结核咯血;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热淋;带下;白浊;月经不调;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疮疖肿毒;痔疮;蛔虫腹痛;狂犬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鲜品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汁涂。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兰花根
分类:根茎类
别名:香花草幽兰根山兰土续断兰花草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