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中药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肉豆蔻

拼音名:Rou Dou Kou

英文名:Nutmeg

别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中药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种仁。定植后6~7年开花结果,10年后产量增多,25年达盛果期。结果期为60~70年,盛果期有两次,即5~7月及10~12月。采摘民熟果实,除去果皮,剥去假种皮,将种仁用45℃低温慢慢烤干,经常翻动,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若高于45℃,脂肪溶解,失去香味,质量下降。

 

原形态

肉豆蔻,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革质,先端尾状,基部急尖,全缘,上面淡黄棕色,下面色较深,并有红棕色的叶脉;叶柄长6~12毫米。花雌雄异株;雄花的总状花序长2.5~5厘米;小苞片鳞片状;花疏生,黄白色,椭圆形或壶形,长6毫米,下垂;花药9~12个,连合成圆柱状有柄的柱。果实梨形或近于圆球形,下垂,长3.5~6厘米,淡红色或黄色,成熟后纵裂成2瓣,显出绯红色假种皮,种子长球形,种皮红褐色,木质。

 

药材性状

种仁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5厘米,宽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网状沟纹,常被有白色石灰粉;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种脐的部位)。狭端有暗色下陷处(合点的部位),两端间有明显的纵沟(种脊的部位)。质坚硬,难破碎,碎断面可见棕黄或暗棕色外胚乳向内伸入,与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纹理。纵切时可见宽端有小形腔隙,内藏小型干缩的胚,子叶卷曲。气强烈芳香,味辛辣,微苦。以个大,体重,坚实,破开后香气浓者为佳。

 

药理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肉豆蔻挥发油中所含的甲基异丁香酚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兔耳iv50毫克/千克后,可见睡眠时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均消失,睡眠时间平均20分钟8s,有加强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抗菌作用甲基异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MIC分别为0.4毫克/ml和0.6毫克/ml。马拉巴酮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坚忍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前两者的MIC为1ug/ml,后者为2ug/ml,马拉巴酮C对枯草杆菌的MIC为2ug/ml。

麻醉作用肉豆蔻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和榄香脂素对小鼠,兔,猫和狗,iv给药后有麻醉作用。

其它作用4.1. 对胃肠道刺激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且具有祛风作用。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肠蠕动,大剂量则抑制。

2.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另有降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

 

药材毒性

肉豆蔻醚对猫的LD为0.5~1.0毫升/千克,sc0.12毫升可引起广泛的肝脏变性。猫服肉豆蔻粉1.9克/千克可引起半昏睡状态,并于24小时内死亡。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

 

鉴别方法

种仁黄切面:外胚乳分内外两层,外层细胞扁平,切向延长,内含黄棕色物质;内层细胞长方形,含红棕色物质,伸入内胚乳形成错入组织,其中常有一个维管束,并有多数油细胞散在,油细胞直径42~140厘米,含挥发油滴。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多量脂肪油,淀粉粒及糊粉粒,糊粉粒中有拟晶体。内胚乳有含棕色物质的细胞散在。

理化鉴别:取肉豆蔻粉末2克,加乙醚8毫升,振摇,冷浸2h,取滤液2毫升,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茴香醛的硫酸试液0.5毫升,则显粉红色,渐变紫色。(检查挥发油)

薄层色谱 取肉豆蔻粉末1克,加乙醚4毫升,冷浸2h,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樟醚少许,用乙醚溶解后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点样于同一硅胶G(黄岩)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佛(95:5)展开,展距13厘米。干后,喷雾5%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6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 《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 《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药材处方

  • 《证治准绳》四神丸,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泻泄,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真人养脏汤,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
  • 《太平圣惠方》肉豆蔻丸,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
  • 《太平圣惠方》肉豆蔻散,治霍乱吐泻不止。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舒肝丸,主治肝气郁滞,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呕吐酸水,嘈杂,周身窜痛。
 

各家论述

  • 《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 《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 《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 《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 《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 《本草经读》:治精冷。
  • 《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 《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 《本草衍义补遗》:肉豆蔻,温中补脾,为丸。日华子称其下气,以其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駃泄。《衍义》不详其实,谩亦因之,遂以为不可多服。
  • 《药性类明》:肉豆蔻,温中补脾,泄痢久不已则用之,故《本草》言冷热虚泄,久则虽热者其气亦虚,非概用以温中也。
  • 《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 《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 《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肠,肠既固则元气不走,脾气自健,故曰理脾胃虚冷,而实非能补虚也。
  • 《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大明谓温中下气,开胃,解酒毒。甄权谓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谓主心腹虫痛。皆专就寒湿一边着想者。若湿热郁滞而为此诸症,则必不可一例论治。故李珣又谓主脾胃虚冷虚泄。濒湖谓暖脾胃,固大肠。要言不烦,最为精切。惟珣又谓治亦白痢,则湿热者多,虚寒者少,不当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药材信息

名称:肉豆蔻
分类:果实类
别名:麻失顶头肉迦拘勒豆蔻肉果玉果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