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荠苎 中药石荠苎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苎的全草

石荠苎的功效与作用: 疏风解表;清暑除温;解毒止痒。主治感冒头痛;咳嗽;中暑;风疹炎;痢疾;痔血;血崩;热痱;湿疹;肢癣;蛇虫咬伤。
 

石荠苎

拼音名:Shi Qi Zhu

英文名:Scabrous Mosla Herb,Herb of Scabrous Mosla,Scabrous Mosla

别名:鬼香油,小鱼仙草,香茹草,天香油,五香草,土茵陈,紫花草,野荆芥,痱子草,土荆芥,野香茹,热痱草,香草,野芥菜,白鹤草。

中药石荠苎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苎全草。7~8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石荠苎,一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16毫米,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0.9~1.7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具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被柔毛,下面被疏短柔毛,密布凹陷腺点。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的假总状花序,长2.5~15厘米;苞片卵形,长2.7~3.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被柔毛;花萼钟形,长约2.5毫米,外面被疏柔毛,上唇3齿,卵状披针形,中齿略小,下唇2齿,线形,先端锐尖;花冠粉红色,长4~5毫米,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边缘具齿;雄蕊4,后对能育,花药2客观存在,叉开,前对退化;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浅裂。小坚果黄褐色,球形,直径约1毫米,具突起的皱纹。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药材性状

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20~60厘米,表面有下曲的柔毛。叶多皱缩,展闰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4厘米,宽0.8~2厘米,边缘有浅锯齿,叶面近无毛面具黄褐色腺点。可见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的假总状花序,花多脱落,花萼宿存。小坚果类球形,表皮黄褐色,有网状凸起的皱纹。气清香浓郁,味辛,凉。

 

鉴别方法

茎表面观:表皮细胞类长方形,稍现层纹,有1~3(-5)细胞的非腺毛,长80~148(-200)μm,基部直径16~32μm,壁上有疣状状突起:尚有少数单细胞头的小遥毛。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有角质层纹理;单细胞非腺毛长24~28μm,短圆锥形。上,下表面叶脉上约有1~4细胞的非腺毛,长45~300μm,外壁有疣状突起;另有单细胞头小腺毛及多细胞关腺鳞,下表面遥鳞很多。

薄层色谱:取石荠苎粉末100克,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出挥发油,吸取一定量,用乙醚制成10%溶液,作供试品液。以香荆芥酚,麝香草酚作对照品。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板上,用二氯甲烷展开15厘米,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5℃烘5分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以石竹烯,松油烯作对照品。点样于上述薄板上,用已烷展开15厘米,以上述显色剂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以对-聚伞花烃作对照品;点样于同一硅胶GF253~CMC薄板上,用已烷展开15厘米,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联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凉。

 

功效与作用

疏风解表;清暑除温;解毒止痒。主治感冒头痛;咳嗽;中暑;风疹炎;痢疾;痔血;血崩;热痱;湿疹;肢癣;蛇虫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4.5~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广西中药志》表虚者忌用。

 

各家论述

  • 《本草拾遗》主风血冷气,疮疥,痔漏下血,并煮汁服。
  • 汪连仕《采药书》润肌肤,滋颜色,败疮毒,止蛇咬,蜂螫,取叶擦之。
  • 《李氏草秘》治诸疖肿毒。
  • 《分类草药性》治痧症,霍乱;解毒,去暑热。
  • 《福建民间草药》除湿祛风。疗湿疹,止瘙痒。
  • 《广西中药志》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暑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中暑,痱子,无名肿毒,蜈蚣咬伤。
  • 《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止血。治创伤出血,感冒咳嗽。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