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蜈蚣 中药石蜈蚣为植物蚂蝗七的根茎或全草

石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行滞消积;止血活血;解毒消肿。主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胃痛;吃力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石蜈蚣

拼音名:Shi Wu Gong

别名:红蚂蝗七,岩蚂蝗,石螃蟹,石棉,岩白菜。

中药石蜈蚣为苦苣苔科植物蚂蝗七根茎全草。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蚂蝗,多年生草本。根茎粗长,扁圆柱形,有横纹,似蚂蝗状,下侧生多数须根。叶均基生;叶柄长2~8.5厘米,有疏柔毛;叶片革质,卵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10厘米,宽3.5~11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歪斜或宽楔形至截形,或一侧心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有锯齿,两面疏被长伏毛。聚伞花序1~4(-7)支,骨1~5花;花序梗长6~28厘米。被柔毛;苞片狭卵形至三角形,被柔毛;花梗长5~30厘米;花萼长约10毫米,5裂至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形,边缘上部有齿;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长4~6.5厘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在内面上唇有2条纵毛,花冠筒细漏斗,长2.5~3.8厘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花丝基部被疏柔毛,花药相连,有髯毛;退化雄蕊2,无毛;花盘环状;子房及花柱密被短腺毛,柱头2裂。蒴果长6~8厘米,宇航局生短腺毛。种子纺锤形,长6~8毫米。花期3~4月。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石蜈蚣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行滞消积;止血活血;解毒消肿。主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胃痛;吃力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石蜈蚣
分类:全草类
别名:红蚂蝗七石螃蟹石棉岩蚂蝗岩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