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 中药天雄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天雄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散寒;益火助阳。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天雄

拼音名:Tian Xiong

英文名:slender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or slender root of kusnezoff Monkshood

别名:白幕

中药天雄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原形态

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厘米,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毫米,宽约20毫米,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块根长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短残茎,中部多向一侧略膨大,长2.5~7.5厘米,直径1.2~3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状突起的支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淡灰黄色,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鉴别方法

母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内皮层不甚明显韧皮部散有筛管群,内侧偶见纤维束。形成层环状多角形。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多列,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药理作用

天雄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显着降低大白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泄,减少末梢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数。此外,对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肾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天雄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而有强心作用。

乌头碱对小鼠有镇痛作用。

乌头碱及乌头次碱均有麻醉作用。

对动物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消炎,退肿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辛;热;大毒;归肾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散寒;益火助阳。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2~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炮制后用。

 

用药宜忌

阴虚阳盛者及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 《纲目》:乌,附,天雄,皆是补下焦命门阳虚之药,补下所以益上也,若是上焦阳虚,即属心,脾之分,当用参,芪,不当用天雄也,朱震亨以为下部之佐者,得之而未发出此义。《雷斅炮炙论》序云:咳逆数数,酒服熟雄,谓以天雄炮研,酒服一钱也。
  • 《本草述》:天雄,亦能补阳,但力大减于附子耳。且难与乌头同论,以其不兼散风也。
  • 《本经逢原》:天雄,禀纯阳之性,补命门,三焦,壮阳精,强肾气,过于附子,故《本经》用以治大风寒,开湿痹,历节,拘挛诸病,阳气衰者,佐人参用之。
  • 《本草求真》:天雄,能补下焦命门阳虚,然辛热走窜,止属主治风寒湿痹之品。
  • 《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
  • 《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
  • 《药性论》:能治风痰,冷痹,软脚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
  •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症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药材信息

名称:天雄
分类:根茎类
别名: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