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白菜 中药岩白菜为植物岩白菜的全草

岩白菜的功效与作用: 滋补强壮,止咳止血。主治虚弱头晕;虚弱头晕;劳伤咯血;吐血;咯血;淋浊;白带;
 

岩白菜

拼音名:Yan Bai Cai

英文名:Rhizome or herb of Purple Bergenia

别名:呆白菜,矮白菜,米嘿着,埃酥蒙,矮菖薄,哈懂,又月白,岩壁菜,岩菖薄,红锻子,观音莲,紫梗,岩七。

中药岩白菜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的全草。5~6月采全草,晒干备用。栽培2年,每年挖大留小,洗去泥沙,除去靠近根头的枯朽叶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岩白菜,多年生草本,高20~52厘米。根茎粗如手指,长20~30厘米,紫红色,节间短,每节有扩大成鞘的叶柄基部残余物宿存,干后呈黑褐色。叶基生,革质而厚;叶柄长2~8厘米,基部具托叶鞘;花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5~1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小齿,上面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赤红色,有褐色绵毛,两面均具小腺窝。蝎尾状聚伞花序,花序分枝,花梗被长柄腺毛;花6~7朵,常下垂;托杯外面被长柄之腺毛;花萼宽钟状,在中部以上5裂,裂片长椭圆形,先端钝,表面和边缘无毛,背面密被长柄之腺毛;花瓣5,紫红色或暗紫色,宽倒卵形,长1.5~1.8厘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变狭成爪;雄蕊10;雌蕊由2心皮组成,离生,花柱长,柱头头状,2浅裂。蒴果直立。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材性状

岩白菜干燥全草长25~30厘米。根茎粗直,圆柱形,长约10厘米,粗1~1.5厘米,外表粗糙,有大型的环节状纹理,根皮棕褐色,多成片脱落。质脆,断面内心棕红色。叶片大,长椭圆形,厚实无毛,枯绿黄色,背面色淡,微带粉红;叶柄粉红色,易破碎。以片大,根茎粗壮为佳。

 

药理作用

厚叶岩白菜根含熊果酚甙(Arbutin),故有抗菌,消炎作用;含鞣质,故有收敛作用,可用于消化道非感染性炎症,亦有用于子宫颈糜烂者。又有报道含总鞣质19.4%,其浸剂在试管中1∶320~480浓度能抑制痢疾杆菌。还含维生素P样物质。水提取物给大鼠长期口服,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大剂量长期口服也不出现毒性反应,既不影响大鼠的全身状态,也不引起消化道或实质性器官的病理改变。

 

性味与归经

味甘,涩,性凉;归肝,肺,脾经。

 

功效与作用

滋补强壮,止咳止血。主治虚弱头晕;虚弱头晕;劳伤咯血;吐血;咯血;淋浊;白带;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6~12克。

 

用药宜忌

虚弱人有外感发热者慎用。《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

  • 《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
  • 《峨嵋药植》:治头晕虚弱,为治痨要药。
  • 《分类草药性》:化痰止咳。治一切内伤吐血,气喘,淋症。
  • 《四川中药志》:滋补强壮,止血,止咳。治肝脾虚弱,劳伤吐血,内伤咯血,肺病咳喘,妇女白带及男子淋浊;外敷无名肿毒。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