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梅 中药珍珠梅为植物高丛珍珠梅的茎皮

珍珠梅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
 

珍珠梅

拼音名:Zhen Zhu Mei

英文名:Bark of Tree Falsespiraea,Bark of Ural Falsespiraea,Bark of Mountainash Falsespiraea

别名:山高梁,花儿杆,高楷子,八木条,珍珠杆。

中药珍珠梅为蔷薇科植物高丛珍珠梅珍珠梅星毛珍珠梅茎皮果穗。春,秋季采茎枝,可剥取外皮,晒干;9~10月果穗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高丛珍珠梅 落叶灌木,高达6米。枝条开展;小枝圆柱形,稍有棱角,幼时黄绿色,微被星状毛或柔毛,老时暗红褐色,无毛。冬芽卵形或近长圆形,先端圆钝,紫褐色,具数枚外露鳞片,外被绒毛。羽状复叶;小叶片13~17枚,连叶柄长20~32厘米,微被短柔毛或无毛;托叶三角卵形,长8~10毫米,宽4~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两面无毛或近于无毛;小叶片对生,相距2.5~3.5厘米,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长4~9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重锯齿,上下两面无毛或微具星状绒毛,羽状网脉,侧脉20~25对,下面显着。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分枝开展,直径15~25厘米,长20~30厘米;花梗长2~3毫米,总花梗与花梗微具星状柔毛;苞片线状披针形,长4~5毫米;花白色,直径6~7毫米;萼筒浅钟状,萼片长圆形,花瓣近圆形,长3~4毫米;雄蕊20~30,着生在花盘边缘,约长于花瓣1.5倍;心皮5;无毛,花柱长不及雄蕊的一半。蓇葖果圆柱形,无毛,长约3毫米,花柱在先端稍下方向外弯曲;萼片宿存,反折,果梗弯曲,果实下垂。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珍珠梅 本种与高丛珍珠梅不同之处是,高达2米。小枝稍屈曲。羽状复叶连叶柄长13~23厘米,宽10~13厘米,小叶片相距2~2.5厘米,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7厘米,宽1.8~2.5厘米,侧脉12~16对。顶生大型密集圆锥花序,分枝近于直立,长10~20厘米,直径5~12厘米,宽3~5毫米;花直径10~12毫米,花瓣长5~7毫米,雄蕊40~50。果梗直立。

星毛珍珠梅 本变种花序及叶轴密被星状毛,背部具疏生星状毛,果实具疏生短柔毛。

 

药材性状

茎皮呈条状或片状,长宽不一,厚约3毫米。外表面棕褐色,有多数淡黄棕色疣状突起;内表面淡黄棕色。质脆,断面略平坦。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

抗缺氧作用 东北珍珠梅的浓缩水煎液2克/千克腹腔注射可使结扎两侧颈总动脉小鼠生存时间较对照小鼠明显延长。测定其10分钟内耗氧量,证明较后者明显减少。以珍珠梅浓缩水煎液3~4克/千克腹腔注射可使氰化物中毒小鼠,2%亚硝酸钠溶液腹腔注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表明珍珠梅对脑循环障碍性缺氧以及由氰化物或亚硝酸钠引起的组织中毒性缺氧均有保护作用。

毒性 珍珠梅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85.49±5.23克/千克(95%可信限);腹腔注射给药的LD50为5.86±0.56克/千克(95%可信限)。

 

性味与归经

味苦;寒;有毒;归肝;肾经。

 

功效与作用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研未调敷。内服:茎皮,果穗,研末,0.6~1.2克;枝条,煎汤,9~15克。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珍珠梅
分类:皮类
别名:高楷子花儿杆珍珠杆山高梁八木条